如果现在有人很严肃地跟你说,50年后海洋里就没有生命了,全部死光了!你会相信吗?
怎么可能呢,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二是蓝色的海洋,生活在其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数不胜数,就说鲸鱼和海龟吧,它们的寿命就不止50年。
提出这个预测的人叫马克·库兰斯基,他还写了本书叫《没有鱼的世界》,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他为什么会这么预测?有理有据还是信口胡说?
即使长期生活在内陆的人,对海洋不太了解,多少也见过海洋鱼类,比如鳕鱼、金枪鱼、鲑鱼、箭鱼、鳀鱼,总吃过其中一两种吧。
有些遗憾的是,由于过度捕捞,这些美味的鱼类,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如果维持现有的捕捞速度,28年后,将会有一个大麻烦,那就是海洋生物缺乏多样性了。
什么叫生物多样性?一个地方生物的种类越多,越生机盎然,对吧,雨林里的生命总比沙漠里多一点。
而且物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动物突然减少,影响的是整个生物链上的动物,进而波及到整个系统中的生物。
我们拿金枪鱼举个例子。
金枪鱼和海豚是一对好搭档,为什么呢?海豚是有名的近视眼,靠超声波来定位和捕食,如果猎物们躲起来,藏着不动,它就不容易找到了。
金枪鱼呢,在石头缝里钻钻,在珊瑚丛里钻钻,把小鱼们赶出来,赶到一起,方便海豚来享用美食。
得益的不只是海豚,海鸟们也聚集过来,趁机逮上几条惊慌失措的小鱼,一顿饭也就有了。
接着,海鸟飞回到陆地上,饱餐一顿后,吐出一些骨头和残渣,满意地飞走了。附近的螃蟹啊、甲虫啊、还有蜥蜴,顺着腥味儿凑过来,这回骨头和残渣也不剩了。
甲虫吃饱喝足了,走在回家路上,一个不小心,黏上了蜘蛛网,成了蜘蛛的盘中餐。
你看,一旦金枪鱼灭绝,不仅海洋里的生物遭殃,迟早波及到陆地上的生物。
您可能会问,我们不是有休渔期吗?
对于一些长得比较快的鱼类来说,休渔期确实有效,它们可以趁机大量繁殖,维持种群数量。但对一些生长缓慢的鱼类来说,情况就不妙了。
比如橙鱼,生长在深海,它是鱼类中的寿星,生长比较缓慢。
到20岁,橙鱼才能繁殖,渔民们捕捞到橙鱼,看起来个头大,实际上人家还没繁殖过,就这么捞上来的话,非常伤害人家的种群繁衍。
可惜悲剧已经发生了,人们捕捞橙鱼10年之后,这个种族的数量骤然下降了九成!
实话说,捕捞还好一点儿,毕竟可以人为控制,比起这个,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是更大的威胁。
你可能看见过类似的新闻,在沿海地区,孩子体内汞元素超标,什么原因?
因为他们吃了太多被污染的鱼类。孕妇也被警告,少吃体型比较大的鱼,因为越大的鱼,越容易积累有*物质。
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海洋垃圾中,有一种叫做铬的元素。它的用处很广,防止钢铁生锈、保护汽车零部件、能把玻璃染成绿色。
可是到了海里,它更厉害了,竟然可以改变鱼类的DNA!
正常的进化历程中,DNA的改变微小且缓慢。肆意改变DNA,无疑是一场灾难。任由铬这种元素肆虐下去,用不了几十年,很多鱼类就灭绝了。
那全球变暖怎么威胁了鱼类呢?
这个容易理解,如果您养过鱼就知道,鱼有自己喜欢的水温,对盐分变化也很敏感。全球变暖,融化了冰川,淡水增加,海水就被稀释了。
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鱼类,很可能因此不捕猎、不产卵、也不交配了,结局仍然是死路一条。
所以,这个50年的期限,不是作者在故意恐吓我们,海洋问题真的刻不容缓了。
问题这么多,那么我们还要不要吃鱼了呢?怎么吃比较好?
鱼类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当然要吃。而且减少捕捞也要理智,不是说一声令下,都停止捕捞,问题就解决了。
有些可以捕捞,有些要少捞,有些完全不能捞,还要保护。
恐怕吃货们都不能想象,如果餐桌上没有鱼,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为了负责任地吃鱼,健康地吃鱼,作者给了我们一些小建议。
首先,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大家可以到一些专业网站上查看,哪些鱼类适合食用,哪些鱼类面临危机,不适合食用。
这样,渔民们就能够根据市场需求,避免捕捞处在威胁之中的鱼类。
还有,在买海鱼的时候多问一问卖鱼师傅,这条鱼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捕捞到的?也许他不能回答你的所有问题,但是我们问得越多,他们也会追寻答案。
有一种渔场叫可持续渔场,对环境伤害小,同时也能给人类提供各种水产品,要是我们坚持从这里购买鱼虾,那么,这样的渔场将会越来越多。
至于如何打造和完善一个可持续性渔场,那就是渔业专家们要努力的了。
如果您想了解的更多,不妨来读一读这本《没有鱼的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