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感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稻曲病可防难治,如何抓准打药时间进行预防
TUhjnbcbe - 2023/3/17 20:24:00

近期有不少农友问稻曲病如何防治,去年水稻破口抽穗期遇雨导致该病大发生,稻谷的病粒多,卖不起价。稻曲病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侵染谷粒在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从内外颖壳合缝处露出淡*绿色块状孢子座,破裂后,散生墨绿色粉末。稻曲病俗称“丰产果”,谷粒变大但会“侵蚀”水稻产量,即“丰产果”不丰产,发生严重会导致水稻大减产。

1、稻曲病的发生

稻曲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管理水平、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往年稻曲病大发生,田里留有稻曲病病菌,在适宜的气候条件(连续阴雨)时容易侵染谷粒,感病品种、偏施氮肥会加重稻曲病的发生,如果破口抽穗期遇连续阴雨而打药时间不准一样会大发生。

稻曲病病菌初侵染大多是经剑叶叶枕处随露珠流淌下进入穗苞,水稻扬花期稻谷的颖壳张开,增加了病菌侵染稻谷的机会,所以要在抽穗前5-10天及抽穗50-80%用药,提前保护不侵染或者刚侵染初期进行抑菌杀菌。如果没有预防好,稻曲病在田间的发病过程表现有一个高峰,大致在水稻破口后15-20天,病粒集中出现菌块外露并膨大现象,此后病粒数量不再大量增加。

2、如何抓准打药时间进行预防?

稻曲病是由内而外发生扩展的,稻谷发病后用药杀菌剂难以渗透到病谷内杀灭病菌,因此稻曲病发病后用药其感病的谷粒是不能恢复的,用铜制剂(铜高尚)也只能打掉一部分,而且要在病粒菌块刚外露出小*点时使用才有效,成球后(*绿色至墨绿色)几乎没有效果。总之,稻曲病可防难治,重在预防,打药时间要抓准。

目前防治稻曲病强调打2次药,主要是病菌侵染隐蔽且时间长,仅破口前打一次,很难保障水稻抽穗扬花后不发病,所以在抽穗50-80%时仍要加固用一次药,以延长保护期。水稻破口前5-10天是首次用药防治稻曲病的关键时期,抽穗50-80%再用药防治是巩固防病效果时期,特别是天气不好,阴雨天多时一定要抓准这两个时期用药。

用药尽量选择戊唑醇、氟环唑、苯甲·丙环唑、肟菌酯·戊唑醇等含三唑类的杀菌剂,多年使用肟菌酯·戊唑醇效果较好,交替使用铜制剂也行。使用三唑类杀菌剂要注意掌握用量,不能盲目混用和加大剂量,以免影响抽穗。

如果破口抽穗期天气良好,不利于稻曲病侵染所以打一次药甚至不打药发病很轻,但若种植的是感病品种,偏施氮肥出现贪青现象,在田间持续保水的情况下,仍可能出现发生较重,所以不能轻视对稻曲病的预防。

1
查看完整版本: 稻曲病可防难治,如何抓准打药时间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