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十年,是全球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最快的三十年。年,全球养殖水产产量占到水产总量的46%,而中国的养殖水产产量达到万吨,占全球水产养殖总量的43.6%。
虽然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在养殖产量上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主力养殖品种却都是大众消费品种,说白了就是价格太贱,养殖户赚不到啥钱。我国水产养殖年产量超过50万吨的,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鱼种: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罗非鱼、青鱼、*颡鱼。
作为全球养殖量最大的有鳍鱼类,我国草鱼养殖年产量超过万吨。因为产量巨大,这价格自然也低。30年前,草鱼出塘价格在5块左右一斤,30年后,也就是去年下半年那会儿,草鱼的价格依旧“坚挺”在5块一斤,甚至一度因为疫情关系,跌至3块左右一斤。
这里也不得不提一下我国南方地区出口创汇的明星鱼种——罗非鱼:年产量超过万吨,有超过30%的罗非鱼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因为国内养殖业竞争激烈,多年来,虽然有出口市场支持,但罗非鱼走的也是低价路线,出塘价格比草鱼高不了多少, 和疫情更是一度让我国的罗非鱼养殖业受到重创,无奈只能在国内挖掘需市场。
如果不是今年上半年的一波淡水鱼涨价潮,让那些价格多年在10块以下徘徊的淡水鱼,第一次突破10元一斤“大关”,很多国人都不知道,我国的水产养殖业的“艰难处境”。
虽然上半年国内淡水鱼的价格平均涨幅达到了19.9%,但养殖户和经销商的日子却并没有好过多少。因为担心疫情的影响和价格处在低位,养殖户鱼塘里鱼的存量本就比往年少,而且虽然价格上涨,但销量却下滑明显,这一来二去,差不多又是个“空欢喜”。
“扇贝逃跑”背后的无奈
我国水产业的艰难,也体现在大部分水产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上。在水产板块的10家上市公司当中,仅有大湖股份、国联水产、好当家、开创国际4家实现一季度盈利,中水渔业、獐子岛、佳沃股份、百洋股份、*ST东洋、*ST昌鱼一季度均告亏损。
炒股的小伙伴肯定再清楚不过了,水产养殖板块基本没啥牛股,最有名的獐子岛,还是个反面案例。因为行业的特殊性,水产板块上市公司没有持续盈利能力,分析师连传统的市盈率分析方法也用不上,而獐子岛的管理层想要“做假账”都只能找“扇贝逃跑”这种低级理由,真是太难了。
我国水产企业发展最大的“障碍”,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护城河”,或者说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我国,无论是捕捞业还是养殖业,门槛都低,所以群众的参与度都非常高。
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并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实行配额捕捞制,所以企业很难通过控制配额来实现“垄断”,哪怕是在资本要求更高的远洋渔业,民间资本的参与度也非常高,而我国的老邻居俄罗斯,就因为实行配额捕捞制,几家头部企业,通过控制捕捞配额实现了“寡头垄断”。
养殖业的门槛更是出了名得低,企业很难凭借资金优势,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行情好的时候,大家一拥而上,导致鱼多价贱,个人和企业一起亏,跟我国的养猪业有点类似,都有打不破的周期性魔咒。
我国的水产企业至今也没有找到一条有养殖门槛,又有一定市场需求的养殖品种,放眼望去,都是“二锅头鱼”,虽然也有不少高端品种,但无论是鲟鱼鱼子酱还是大规格的深海半野生高品质大*鱼都还只是小众商品,估计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掀不起太大的浪花来。
在我国A股水产板块中,10家水产品上市公司平均总市值仅为26.6亿元,并没有出现一家特别出彩的头部企业,反都给人一种“发育不良”的既视感。这10家公司市值总和还不及挪威三文鱼巨头美威市值的四分之一,真的是非常尴尬了。
而挪威的水产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挪威国内仅次于石油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水产养殖巨头美威能够跻身全球水产业头部企业,则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一条“茅台鱼”——三文鱼。
充满争议的“茅台鱼”
哪怕是没有此次疫情,三文鱼也是一条充满争议的鱼。三文鱼养殖业的鱼虱、抗生素和环境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世界争论的焦点,但这并不妨碍三文鱼在全球收割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养殖巨头赚得盆满钵满。
年,挪威的维克兄弟,建筑师KarsteinO.Vik和园丁OlavC.Vik开了人类三文鱼养殖的先河,并在随后的几年逐步完善了三文鱼人工养殖技术。作为最早成功实现三文鱼人工养殖的国家,但彼时的挪威*府一直对三文鱼养殖持矛盾态度,直到年代才开始重视三文鱼养殖业。
如今,挪威的三文鱼养殖业已经走过了50年风雨历程。年,全球养殖三文鱼产量约为万吨,挪威就贡献了万吨,是全球最大的三文鱼生产国。也正是凭借这条三文鱼,让挪威跻身全球水产大国十强。
为啥三文鱼被称为“茅台鱼”,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价格高(市场需求量大),另一个则是养殖门槛高。
最赚钱的养殖鱼
三文鱼为啥会被称为全球最赚钱的养殖鱼类?就是因为售价高,利润也高。做个不太恰当的“极端对比”,挪威三文鱼的税前利润在2美元/公斤左右,而我国出口美国的冷冻罗非鱼肉制品不含关税的出口价格也就2美元/公斤出头,这两者之间的差距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更关键的是,三文鱼不但利润高,消费市场还非常庞大,而且市场还在不断增长中。三文鱼作为欧洲传统的消费鱼种,虽然名气没有鳕鱼和鲱鱼大,但野生三文鱼很早有相当的群众基础,这也为人工养殖三文鱼接棒资源不断衰退的野生三文鱼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也是为啥,如今欧美市场是养殖三文鱼最大的消费市场,消费量占比超过一半。
养殖鱼类取代野生鱼类有个比较大的障碍,在于口感和品质。养殖鱼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口感和品质欠佳,很难跟野生鱼相抗衡,而三文鱼却是少有的养殖鱼比野生鱼更受追捧的品种之一,因为日料添了一把大火。
日料的流行,让海鲜生食成为了一种风靡全球的饮食风尚,而正是这种在上世纪末不断流行开来的风尚,成了三文鱼风靡全球的绝佳助力。因为人工养殖三文鱼在生食方面,无论是口感还是寄生虫风险都比野生三文鱼更胜一筹,也让三文鱼养殖业找到了强大的增长引擎。
在这一点上,我国的养殖大*鱼就是反面案例。虽然我国养殖大*鱼的产量很早就实现了突破,完全可以填补野生大*鱼资源枯竭带来的市场空缺,可问题是养殖大*鱼的口感实在是太一言难尽了,所以市场反响一般,价格也上不去,就更别想着挑战野生大*鱼的市场地位了。
再接着说三文鱼的消费市场。养殖三文鱼以传统欧美市场为依托,这几年仍然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在中东(宗教饮食)、东南亚和中国这些新兴市场,更是处在了*金增长期。这次疫情虽然给三文鱼的全球扩张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在很多从业人员看来,只要疫情过去,市场该怎么增长,就还是怎么增长,今年上半年的三文鱼持续性涨价就是最好的证明。
“高攀不起”的三文鱼养殖业
接下来就该说说非常重要的养殖门槛了。因为三文鱼作为冷水鱼,养殖业需要低水温的自然海域,这个条件就非常苛刻了,大家从如今有三文鱼养殖业的国家上就能看出来。
全球那么多国家,能够养殖三文鱼的也就那么几个:挪威、丹麦(法罗群岛)、爱尔兰、冰岛、俄罗斯、智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也是为啥,我国想要在自己海里养殖三文鱼咋就这么难。
接着是育种。因为三文鱼特殊的洄游习性,鱼卵在淡水里孵化后,鱼苗会在淡水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后再回到海里生活,也给三文鱼的育种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然后是饲料。三文鱼养殖业,饲料成本接近总成本的一半,而且为了提高饲料转化率和获得富含虾青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橙色鱼肉,饲料自然也是门大学问。
美威这样的巨头,从育苗、饲料、到销售,基本将三文鱼养殖的全产业链控制在了自己手里,可以做到有效的成本控制,这是很多中小养殖企业所难以企及的,也让三文鱼养殖业成了一个高门槛的“高端产业”。
如今的传统三文鱼养殖业,竞争除了来自业内的几家养殖企业,只剩下两个潜在的竞争对手,一个是陆基RAS循环水养殖,另一个则是深远海养殖,但短时间内,这两个都还成不了气候。
虽然最近几年,三文鱼养殖业掀起了一股陆基RAS循环水三文鱼养殖的投资热潮,包括我国宁波和青岛的项目在内,陆基三文鱼养殖在日本、中东、韩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多点开花,但作为新兴的养殖模式,陆基三文鱼养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基本还处在起步阶段,至今都还没有成功的大规模养殖商业案例。
美国的AtlanticSapphire公司是在陆基三文鱼养殖路上走得最远的一个,公司的三文鱼产品也已经在美国国内上市,但公司的养殖之路至今走得都不太顺,不是养殖的三文鱼出现大量提前性成熟状况,就是屡屡出现设备故障引发大规模死亡事故,这也导致公司的产量一直达不到预期,产量上不来,一切都没有意义。
三文鱼的深远海养殖同样也处在开发的初级阶段。去年上半年,我国的造船厂向挪威的三文鱼养殖企业Nordlaks交付了一艘造价8亿的超级深远海养殖工船“JosteinAlbert”。该养殖工船如今已经投入运营,但头茬三文鱼的养殖却并不顺利,因为各种未知的原因,三文鱼的死亡率高于预期。而更多的深远海养殖项目,都还处在设计图纸阶段。
因为自然养殖水域资源有限,而且还得兼顾环保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部分国家都已经暂停沿海三文鱼养殖牌照或者审批非常严格。不管在挪威、加拿大,还是在智利,大部分可用的养殖牌照超过80%都掌握在那几个像美威这样的头部企业手里。所以后来者或者外来者想要进入三文鱼养殖业分一杯羹就只能搞陆基或者深远海这两种操作,但这两种操作的现状大家也都看到了,近几年都是烧钱的节奏,能不能成事儿还两说。
我国“深蓝1号”深海网箱养殖的三文鱼
所以,近几年,全球三文鱼养殖业的格局大概率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几个巨头还是能够安心分食市场的红利。而且这些巨头也并不“安分”,纷纷布局陆基或者深远海养殖项目中,毕竟,传统养殖模式的发展已经“到头”,企业想要实现突破,就只能通过陆基养殖或者深远海养殖这两条路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虽然国内的水产养殖业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找到一条像三文鱼一样的“茅台鱼”,能够收割国际市场。虽然我国的深远海三文鱼养殖项目“深蓝1号”已经初步获得成功,后续的项目也在持续推进中,但想要达到像挪威那样的高度,真的是非常难。意难平也没有办法。(完)
感谢阅读,喜欢本文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