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资料
男性患者,19岁。
主诉:鼻窦术后3年余,鼻塞、脓涕1年余。
现病史:3年前外院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1年前再发双侧间断、交替性鼻塞,伴脓涕、嗅觉下降。
专科检查
外鼻无畸形,鼻前庭无红肿,鼻中隔S形偏曲,双下甲肥大,双鼻腔可见荔枝肉样新生物及较多粘性分泌物,鼻腔通气欠佳,各鼻窦区压痛(-),嗅觉下降。
辅助检查
3年前外院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前CT
本次术前变应原检查
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6.0%(参考值范围:0.4%-8%)
变应原皮肤点刺实验(SPT):
吸入组:梧桐花粉++++
豚草花粉++++
蒿草花粉++++
猫毛++
葎草花粉+
交链胞霉+
青霉+
食物组:牛奶+
血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单位IU/mL;参考值范围<0.35)
蒿属花粉16.63↑
豚草花粉2.97↑
猫毛皮屑2.32↑
葎草花粉2.15↑
血清总IgE(参考范围0-).99↑
本次术前鼻内镜检查
本次术前CT
本次术前MRI
手术方法
全筛窦切除+蝶窦前壁切除+充分扩大上颌窦开口+Draf2a术式开放额窦
双侧术腔置入全降解激素缓释支架
术后病理结果
真菌感染,形态学符合曲霉菌感染,未见明确夏-莱结晶,特殊染色:PAS(+),六胺银(+);局部嗜酸性粒细胞约占炎性细胞10%
随访
术后1年CT
术后1年鼻内镜检查
讨论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是患者对鼻腔鼻窦真菌产生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属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其发病率约4%-6%。AFRS的诊断标准还存在争议,目前公认的标准包括:典型的CT特征性表现,即病变中央高密度的呈均匀毛玻璃或不规则线状影,有星状分布的钙化点;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即变应性黏蛋白的存在;特应性病史或变应原皮试、血清学检查证实I型变态反应;伴鼻息肉;病理检查或真菌培养证实非侵袭性的真菌菌丝。AFRS患者首先需行手术治疗,鼻内镜手术切除阻塞的息肉组织及增生的鼻窦病变黏膜,清除鼻窦内变应性黏蛋白,恢复鼻窦正常引流。复发病例的再次手术应去除残留的筛窦、纸样板,进行全鼻窦切除;在多次复发的额窦病变患者,应行鼻内镜下改良的Lothrop手术。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包括全身及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免疫治疗、鼻腔灌洗等。
图文:乔新杰;审校:董栋;总编:赵玉林
另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