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感染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又到水霉病高发期别慌请收好这份超详细防
TUhjnbcbe - 2022/2/24 13:31:00
北京痤疮医院简介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78725.html
腾氏水产商务网独家报道:

作者

冯兴浪渔美康集团

来源

腾氏水产商务网

■作者:冯兴浪

水霉病一直是困扰我国水产养殖的最大病害之一,笔者根据水霉病的病原菌、其致病机理、其表现症状等,综合实践生产和研究,提出了新的防控思路。

在我国水产养殖中,水霉病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问题,至少在孔雀石绿被列为禁药以后,成为了行业里最棘手的水产疾病之一!关于如何防治水霉病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是真正实质上的进展却很少,如何防控水霉病的发生,降低水产养殖的损失,已经是整个行业应该研究和深度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一线的实践经验,分享一下心得体会。

一、关于水霉病的病原菌

水生动物水霉菌指的是卵菌纲水霉目水霉科(Saprolegniaceae)的一些种类,主要包括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丝囊菌属(Aphanomyces)等。但它们的种类不是很详细,主要由于真菌的分类鉴定比较难。

真菌病原菌传统的分类鉴定主要依据其感染部位和体外培养的形态、生理生化、有性阶段的形态特征等。这些表型鉴定方法程序繁琐、主观性强、分类粗糙、重复性差、周期长,且表型特征易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分类能力和稳定性上受到限制。且往往不能鉴定到种,只能到属。

二、关于水霉病的症状

大多数水霉菌为腐生性,在养殖过程中搬运、放苗时或者寄生虫感染以后,鱼类体表受伤,局部皮肤坏死,水霉菌便乘机入侵。

主要症状为:病变部位长着大量棉絮状的菌丝,像一团团的毛;鱼体由于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甚至会瘦弱而死。

当鱼、虾体表皮肤因物理化学因素,或细菌、病*感染受损伤时,水霉的游动孢子侵入伤口,吸取皮肤及其组织内的营养而迅速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组织细胞缠绕粘附,使组织发炎、坏死,被感染的病鱼不停地在池周缓慢游动,厌食;有时也上窜下跳,呈不安状游动。也有少数病鱼潜伏不动,一旦受到惊扰,立即在水面穿梭而行。大部分水霉的发生是因为二次感染,水体中的水霉菌游离孢子伺机附着于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长成棉毛状的菌丝,菌丝吸取鱼类皮肤内的营养萌发,迅速生长。菌丝的一端象树根一样着生于鱼的皮肤上和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露在体表外面。病症严重者,多数潜入深水处的淤泥中,随着病情发展,游动失常,最后力竭而亡。

三、关于水霉病的致病机理

水霉菌广泛存在于淡水水域,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3-18℃,水霉菌可以感染淡水鱼虾蟹,感染的品种范围广,跨度也大,从卵块到成种皆可以感染。

研究表明,在水产养殖动物受到外界因素包括机械损伤、病菌感染、寄生虫咬伤等造成的外表受损时,水霉菌孢子就会乘虚而入,侵入机体受损伤的地方进行感染定植,吸取皮肤和组织的营养进行生理活动,造成组织发炎、溃烂、坏死,机体免疫能力下降等,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特别是鱼体体质虚弱,水质恶化的时候,更容易被水霉孢子入侵定植,造成大面积的死亡。

水霉菌是腐生性的,它已经广泛存在于水体,鱼体在没有感染前,就已经被水霉的孢子盯上,如果在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条件,它的孢子就会伺机寻找目标,进行攻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水霉菌不会感染健康的没有机体损伤的水产养殖动物以及卵块,有研究表明,大量死亡的卵块上附着有水霉菌,但是鲜活的卵块虽然有检测出水霉菌,但是并不会造成卵块出现问题。这更能印证水霉菌是腐生性的,且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致病菌!

四、关于水霉病的防控思路

在水产养殖中,水霉病造成的损失巨大,不仅仅危害到成品的养殖,更是牵扯到苗种孵化的问题;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水霉病的研究和报道,也有很多的防控思路和办法,但是总是差强人意,要不就是故弄玄虚,要不就是浅尝即止,缺乏真正的从病理和药理上去深入研究的,笔者查阅了诸多的资料,结合一线实际生产经验,分享一些关于防控水霉病的思路:

生产管理上:

1、水霉菌孢子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在没有机体受损的时候,不会妄然侵入,所以要求我们每次在放苗、拉网等容易造成机体损伤的环节,尽量操作规范,减少机体损伤,同时进行彻底的抗应激和消*灭菌的工作。

2、水霉菌广泛存在于养殖水体,其繁殖孢子总会蠢蠢欲动,我们在选择搬运、拉网、放苗等容易造成机体损伤的时候,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操作前的杀菌消*工作。

生态养护上:

1、很多的养殖技术一直在推动冬春季低温肥水的作用,但是很少有人真正明白其肥水的意义,不单单是保温抗应激、预防水质突变的作用,我们在肥水的时候,会选择光合细菌,杨绍斌[]等研究表明,通过投放一定量的光合细菌,可以有效防治观赏鱼的水霉病,那为什么光合细菌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A、光合细菌可以和水霉菌形成营养上的竞争,破坏水霉菌的营养需求,特别是以光合菌为主的池塘,其营养竞争的能力大于水霉菌;

B、光合细菌本身是有益菌,可以增强水产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增强水产养殖动物对于水霉菌的抵抗能力;

C、光合细菌于水体中的有机碎屑、腐殖菌团等形成营养价值较高的菌体蛋白,可以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动物伤口的愈合和体能的恢复。

D、光合细菌可以清爽水质,分解池塘中的有机质,减少池塘腐性物质的存在,破坏水霉菌的生存环境,降低水体中水霉孢子孢子的含量,其入侵的机会自然就变少了。

2、定期分解池塘的残饵粪便,减少水体腐性物质的产生,降低寄生虫的寄生概率。我们都知道,水霉菌广泛存在于水体,是属于腐性病菌,其孢子一直在伺机而动,我们减少池塘中的腐性物质,破坏水霉菌的生存环境,可以间接抑制其繁殖和发展。

3、适当添加微量元素,促进水体外环境和鱼体内环境的修复。在养殖过程中,微量元素慢慢地被消耗殆尽,但是从外界的获取又少,不能满足集约化养殖的需求,而微量元素是水体环境和内环境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适当添加,可以缓解水体压力,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

4、寄生虫杀灭一定要彻底,消*杀菌工作不能忽略。寄生虫是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机体损伤的一大原因,也是水产养殖动物诱发水霉病的罪魁祸首之一,定期检查寄生虫,科学地进行杀灭,而且做好消*杀菌的工作,促进机体愈合,避免伤口受到感染。

生理养护上:

1、在冬春季节,一定要给水产养殖动物选择合适的营养,由于水温低,其摄食能力和消化能力也和高温季节略有不同,选择营养均衡,脂肪含量高一点的保健饲料,既满足水产养殖动物营养的需求,有满足预防保健的作用!

2、合理投喂,保膘促健康。冬春之交容易诱发疾病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水产养殖动物经过低温时候的能量消耗,身体机能难免有所下降,选择在冬春合理投喂饲料,可以很好地促进水产养殖动物保膘和增强其抗病能力的作用!

总结:由于目前可以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上水霉病的特效药物还没有发现,所以只能从常规的养护方面着手,在实践生产中,用复合碘和硫醚沙星对于水霉病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只是针对于比较轻微的时候;“以养代防,扶正祛邪”养殖理念从生产管理、生态养护、生理养护等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合理的防控体系,而这个体系是适合用任何一个品种,且起到很好的防控作用,是值得推广和发展的一个先进的养殖理念!

转载声明

本文为腾氏水产商务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一律禁止转载!版权合作请联系:tschuanmei

.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到水霉病高发期别慌请收好这份超详细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