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卫健委制定10项《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年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共10项),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的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也是国家首次以目标的形式,提出了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年度“规划”。旨在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10项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
其中第四个目标,明确指出“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这是由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提出的,如今要求进一步落实。
02
国卫健委医*管理局提出33项《年质控工作改进目标》
3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医管局向各省市卫健委医*医管处发出便函(同时抄送各国家级质控中心):
《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印发,为开展以目标为导向的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工作提供了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医*医管局组织各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围绕本专业医疗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点,提出了年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共33项)。
其中,与感染病分子诊断密切相关的有2个项目: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的“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感染性疾病专业的“提高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率”
03
呼吸道病原中真菌占比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有10亿人饱受真菌困扰,超过万人死于侵袭性真菌感染[1]!纳入全球不同区域重症患者的EPICⅡ研究显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在ICU中的发生率约为17%,在所有感染病原微生物中排第3位[2]。
近年来由于各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器官移植的开展、HIV人群的增多,侵袭性曲霉菌病(IA)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仅次于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深部真菌感染。IA是一种机会性真菌感染,诊断困难,且死亡率极高[3]。
研究表明,对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的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析中,发现真菌的感染比例21%,且真菌感染直接影响NICU患者的死亡率[4]。
医院感染监测网分析,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率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已上升至24.4%,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5]。
04
缔蓝生物——国内唯一一家专注真菌核酸检测的高新技术企业
缔蓝生物自主研发的三款真菌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定量PCR法)均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均为市场独家产品),外加上已完成研发可用于科研的三款真菌分子检测试剂盒(见下图),已基本覆盖常见的可引起肺侵袭性真菌病的菌种。
为了保证真菌核酸能够稳定、有效地从样本中释放出来,缔蓝生物还根据不同样本类型、不同种类真菌,为真菌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定量PCR法)匹配了对应的提取纯化试剂盒,见下表:
参考文献/链接
向下滑动阅览
[1]BongominF.etal,Globalandmulti-nationalprevalenceoffungaldiseases-estimateprecision[J].JofFungi.
[2]VincentJL,RelloJ,MarshallJ,etal.Internationalstudyoftheprevalenceand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