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感染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承匠心,启新章血液病恶性肿瘤侵袭性真
TUhjnbcbe - 2020/12/5 2:28:00
北京专科白癜风医院 http://www.wxlianghong.com/

新指南发布,IFD诊疗有了临床新规范!

年9月5日,中国《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指南发布会于青山萦翠、碧海流云的深圳大鹏新区以线上和线下形式盛大召开。侵袭性真菌病(IFD)是一种诊断较为困难的疾病,同时也是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合并症,对其进行规范合理的防治十分重要。《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自年首次发布以来,时至本次指南修订版的发布可谓是传承医心,继往开来,再启新章。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南也将于今年10月同步发表在《中华内科杂志》上。

本次指南发布会特别邀请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晓*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医院孙于谦教授对指南更新进行解读,携手专家学者共同开启IFD临床诊疗新规范。在指南发布启动仪式上,指南工作组成员通过线上和线下汇聚一堂,为本次指南的重大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跟随“医学界”一同来感受这场群英荟萃、饕餮盛宴的魅力吧!

现场发布仪式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晓*教授首先发言致辞,他表示:“《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是多学科临床专家共同协作完成的成果,后续指南将于《中华内科杂志》正式发表。”*晓*教授还号召,希望指南的发布能让专家同道在学好用好的同时,更能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将其完善丰富,为患者带来真正的获益。同时,*晓*教授对在此期间付出辛勤汉水和努力的专家组成员们也表示由衷感谢。

*晓*教授

群星闪耀,大咖云集,指南发布会正式启动

*晓*教授致辞后,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成员分别以视频形式,向在场及镜头前观看本次大会直播的观众表达了本次指南发布的重大意义与临床期许。希望通过本次指南的发布,为全国多学科平台的搭建贡献一份力量;为全国基层医生、血液肿瘤科医生对血液系统侵袭性真菌的治疗统一认知水平、提升标准的诊断水平,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希望本次指南的发布,提高血液科、感染科、微生物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医生的临床能力,在临床应用的推广中为患者带来实际获益。

伴随隆重、振奋的音乐声,与会现场专家齐聚“承匠心启新章”的幕布前共同以书轴画卷开启《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发布仪式。

大咖权威、专业解读指南

发布会启动仪式后,孙于谦教授为我们解读年最新《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本次指南针对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等方面均做出了修订。

孙于谦教授

本指南在原有的诊断体系上保留了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未确定的诊断分层;治疗方面囊括了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目标治疗等策略。其中以卡泊芬净为代表的的棘白菌素类药物在念珠菌感染和曲霉菌感染的联合治疗中均占据了重要地位。另外,本次指南新增了体外药敏试验、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等相关内容。

01

发布背景:血液肿瘤治疗方式变化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血液肿瘤领域新治疗手段的出现、IFD诊断方法的累积,这些方面对IFD的高危人群、IFD的流行病学、IFD诊治策略都带来了一些变化。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参照国外的标准及指南,对我国原有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

02

诊断手段(影像、GM、G、PCR)的更新

关于IFD的诊断,本次指南最大的变化是增加组织核酸诊断,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脱氧核糖核酸(NDA)测序检测到真菌DNA;宿主因素中,对B细胞免疫抑制剂(如BTK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耐药的3-4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作了特别强调;此外对微生物标准也进行了修订。

鉴于中国临床实践一直秉承的实用性、实战性,对于微生物标准中GM试验指南推荐:GM试验可采用血清、肺泡灌洗液、脑脊液标本,但由于其诊断效能与基础人群、是否接受预防、诊断试剂等因素相关,建议各中心制定相应诊断界值;

其中,G试验指南推荐如下:

血清G试验也推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筛选试验,不具有侵袭性曲霉病(IA)特异性;

对IFD阴性预测价值更高;

结果阳性时诊断IFD需联合临床、影像学或其他微生物学指标;

未确定诊断界值。

对于PCR检测方法的应用,指南推荐应用PCR检测真菌核酸可以帮助在确诊患者的无菌组织中进一步确定病原。尽管PCR检测及BALF检测在IFD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鉴于缺乏标准化的试剂盒,目前仅推荐作为辅助IFD诊断的微生物学证据。

03

IFD治疗

▎预防治疗

初级预防

中性粒细胞缺乏化疗患者:推荐使用泊沙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推荐使用泊沙康唑、米卡芬净、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

再次预防

预防推荐抗真菌药物首选既往抗真菌治疗有效药物,剂量与初级预防相同,多采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或两性霉素等。

▎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

经验治疗

经验治疗以持续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且广谱抗菌药物治疗4-7天无效作为启动治疗主要标准。目前可选择药物包括卡泊芬净、脂质体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米卡芬净、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

对于已经接受广谱抗真菌药物预防的患者,在需要启动IFD经验治疗时的药物选择仍不明确,一般推荐换用其他类型抗真菌药物,如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或脂质体两性霉素B。

诊断驱动治疗

诊断驱动治疗的药物选择原则可参考经验治疗。

目标治疗

IFD目标治疗是指患者达到临床诊断或确诊IFD标准进行抗真菌治疗。由于感染病原菌较明确,可依据真菌种类、药物抗菌谱、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最后,孙于谦教授对本次指南更新的三大亮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强调中国临床实践一直注重实用性及引领性,期望随着《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与国际的接轨,提高我们临床医生整体的诊疗能力、改善我国当前对IFD的诊疗现状,为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

附与会专家名单

*晓*教授医院

吴德沛教授医院

翁心华教授医院

沈志祥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

刘启发教授医院

*河教授浙江大医院

刘霆医院

徐医院

胡炯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

王辉教授医院

韩明哲教授中国医院

马*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刘雪松教授《中华内科杂志》

孙于谦教授医院

看过,请点这里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承匠心,启新章血液病恶性肿瘤侵袭性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