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杨陶玉记者吴朝香
59岁的黄阿姨,干农活时不慎被稻草划伤了右眼,刚开始,没什么明显疼痛,她以为过两天就好了,没想到,自己的眼睛竟然真菌感染了。
最初,黄阿姨只是感觉稍有异物感,就没当回事。可过了3天,右眼却开始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眼肿等症状,医院,医生给她开了氟米龙滴眼液、可乐必妥滴眼液以及口服头孢丙烯片治疗,但是2天后眼睛仍不见好转,视力进一步下降,再次复查时,医生建议到“医院”看看。
辗转医院,黄阿姨到眼科就诊时,病症出现近10天了,接诊的戚晓虹主任医师检查后,考虑她是真菌性角膜炎,立即刮取角膜病灶组织送实验室明确病因,并将黄阿姨收治入院。
果然,检验中心微生物室收到黄阿姨的角膜病灶刮片后,进行涂片染色、培养,涂片荧光染色下看到典型丝状真菌的菌丝,两天后培养结果显示为镰刀菌。
角膜脓液中的菌丝
大分生孢子
检验中心朱永泽介绍,镰刀菌,因其大分生孢子形似镰刀而命名。
镰刀菌属是植物表面常见的寄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植物(包括地上及地下部分)或植物碎片中。可引起人类角膜炎、眼内炎、溃疡、甲真菌病、皮肤感染、皮炎等。其中,引起角膜炎最为常见,我院每年都诊断出数例镰刀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眼内炎。甚至还有镰刀菌引起晚期白血病病人全身感染而导致死亡的病例。
明确了病因,戚晓虹偕同郑青青医生立刻为黄阿姨进行对症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局部用药,再联合口服抗真菌药物,有效控制了黄阿姨的炎症,5天后,黄阿姨病情稳定,顺利出院了。黄阿姨心有余悸地表示:“回去得跟村里人说说,干活的时候要注意,别跟我一样遭罪。”
郑青青表示,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该病常与植物性外伤有关,如:玉米叶划伤、麦穗划伤、树枝划伤,板栗刺扎伤等。常见致病真菌为镰刀菌和曲霉菌,其次为链格孢霉菌属。由于早期真菌性角膜炎的症状一般不是很重,再加上起病较缓慢,导致了许多人一开始不重视,以为只是眼睛红肿,轻度的异物感,而没能及时就医,当后期真菌繁殖,病情加剧,出现角膜炎、前房积脓而影响视力,严重的甚至发展为眼内炎造成失明。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