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感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真菌性皮肤病念珠菌病
TUhjnbcbe - 2023/8/22 22:00:00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属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粘膜和内脏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其可侵犯皮肤、粘膜、指(趾)甲、内脏器官或血行播散。

病因

1、致病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

2、易感因素:念珠菌是人类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发病取决于病原菌的数量、*力、入侵途径及机体抵抗力。

易感因素:

①各种原因造成皮肤黏膜屏障保护功能低下,如长期放置静脉插管、内脏导管、严重烧伤等;

②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致体内菌群失调;

③内分泌紊乱致机体内环境变化,如月经、妊娠;

④原发和继发的免疫功能低下,如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婴儿营养不良,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的长期应用,均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致病。

临床表现

(一)皮肤念珠菌病

1、念珠菌性间擦疹

①好发患者:肥胖多汗、糖尿病、腹泻患者;

②好发部位:皱褶部位如腹股沟、会阴、腋窝、乳房下、指间(尤其3-4指间);

③自觉症状: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疼痛。

④典型皮损:境界明显的光亮的红斑,其上有腐白色鳞屑,基底潮红渗出,外周常有炎性丘疹、丘疱疹及脓疱。

2、慢性皮肤黏膜念球菌病

①好发患者:多幼年起病,常伴内分泌及免疫功能低下、缺铁性贫血及维生素缺乏;

②好发部位:好发于头皮、颜面及四肢;

③皮损特点:初起为丘疹、红斑,上覆鳞屑,渐形成肉芽增生性斑块或疣状结节,表面为污褐色痂,粘着不易去除,周围为炎性浸润。可有掌跖角化过度。黏膜可有口角糜烂、口腔黏膜白斑。

3、念球菌性甲沟炎及甲真菌病

①好发患者:浸水作业者及糖尿病患者。

②好发部位:好发于手指及指甲。

③皮损:甲沟炎表现为甲沟红肿,少许溢液,但不化脓,甲小皮消失,可有痛痒;念球菌性甲真菌病,表现为甲板增厚浑浊,白斑,凹凸不平,但表面光滑,甲下角质增厚,可有甲剥离

4、念球菌性肉芽肿:又称深在性皮肤念球菌病

①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儿或儿童,尤其细胞免疫缺陷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者。

②好发部位:好发于头皮、面、甲沟等

③皮损:为血管丰富的丘疹、水疱、脓疱和斑块,表面覆着厚的粘着性*痂,少数皮损呈皮角样角质增生,基底为肉芽组织。

(二)粘膜念珠菌病

1、口腔念珠菌病儿童多因多种内分泌障碍或抵抗力降低导致;成人多为核*素缺乏、糖尿病、晚期肿瘤,长期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引起。

①鹅口疮:最常见,起病急,进展快,口腔黏膜广泛部位出现凝乳状白色斑片,附着坚牢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则露出潮红糜烂面。

②念珠菌性口角炎口角灰白色,浸渍,糜烂或裂痕,基底微红湿润,表皮薄痂。

2、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①育龄期妇女,可通过性途径传播;

②自觉症状:剧烈瘙痒及灼痛。

③反复发作者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④皮损为外阴及阴道黏膜红肿,白带增多呈豆渣样、凝乳块状及水样有腥臭味。

3、念珠菌性龟头炎

①好发于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性病、糖尿病患者;

②自觉瘙痒或无症状;

③表现为包皮内侧弥漫性潮红,附着乳白色斑片,或分布针头大小的红色小丘疹,伴有脱屑。

(三)内脏念珠菌病

1、消化道念珠菌病:

①最常见,好发于食管和肠道;

②食管炎表现为黏膜白色假膜,表浅溃疡;

③肠炎表现为腹泻、腹痛,大便呈水样或*绿色稀便,其中混有泡沫样粘液。

2、呼吸道念珠菌病:

①常表现为支气管炎、肺炎;

②表现为咳嗽,痰多呈粘液样或胶质样,偶带血丝,可有高热、胸痛、双肺可闻及湿罗音。

实验室检查

皮屑、甲屑、黏液痰及大便直接镜检下可见芽生孢子及假菌丝,培养鉴定多为白色念珠菌。

诊断

1、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根据临床表现、直接镜检阳性、培养证实为致病性念球菌,即可确诊。

2、内脏念珠菌病除根据临床表现外,需多次、多途径培养为同一菌种方可确诊。

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适用于部分皮肤和粘膜念珠菌感染。

①口腔:可用1%-3%的克霉唑液漱口;

②皮肤及龟头:使用抗真菌药物;

③阴道:达克宁栓,阴道用药,每晚1粒,连续1~2周。

2、内用药物治疗

主要适用于大面积和深部皮肤、复发性生殖器念珠菌感染、甲沟炎及甲真菌病。

①阴道、龟头炎:氟康唑mg顿服,单用1次或50mg连用3天;伊曲康唑mg/d,疗程1周;

②甲念珠菌病及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可根据病情用药2-3月或更长;

③肠道念珠菌感染首选制霉菌素口服;

④呼吸道及其他脏器念珠菌感染,可用氟康唑mg-mg/d,静滴,疗程4周。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菌性皮肤病念珠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