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红肉,鱼肉是进补的一个好选择,它高蛋白、低脂肪,鲜嫩可口,而且做法也很多,清蒸、红烧、水煮……可以满足多种口味需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00~g。但实际上,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鱼虾类平均摄入量仅为24.克/天,远低于膳食指南建议的摄入标准。
鱼肉美味又健康,但吃鱼、挑鱼都是门学问。今天就来为大家整理一份“吃鱼指南”,让您吃得更健康。
鱼类营养多,这些好处别错过
富含DHA,对大脑好
我们常说多吃鱼的人聪明,这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鱼类里含有丰富的DHA,这种物质被称为“天然脑黄金”,是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可以促进神经网络形成、信息传导加快,还能对伤亡的脑细胞起到明显的修复作用。
研究发现,痴呆症状者的血液中的DHA含量平均比健康老人少0%~40%,因此老年人多吃鱼,有助于防止痴呆症的发生。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鱼肉里含有EPA,EPA是一种人体无法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的物质。它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还能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进而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每月保证吃1~次鱼,每次吃0克左右,这类人局部缺血性中风风险比不吃鱼的人小4%。
缓解关节炎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关节软骨会出现退化,可能会演变为骨关节炎。
美国研究机构发现,鱼肉中富含的Omega-脂肪酸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关节炎症,且对关节软骨退化具有缓解和抑制作用。
鲑鱼、鲔鱼、鲭鱼(小型青花鱼)、鲱鱼、大比目鱼等深海鱼类都含有较多的Omega-脂肪酸,可以适当补充。
除了鱼肉,鱼身上哪些部位也值得吃呢?
1.鱼皮
富含胶原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亮氨酸也有一定抗癌功效。鱼皮可以凉拌着吃,口感脆脆的,很美味。
2.鱼头
鱼头含有一定量的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属于Omega-脂肪酸,有助保护心脑血管。可以做鱼头泡饼和剁椒鱼头,不过要注意选汞含量低的鱼。
.鱼鳔
也叫“花胶”,高蛋白、低脂肪,如果喜欢其口感,也可以食用。
4.鱼骨
富含钙等微量元素,可作为天然的补钙来源。比如做点香酥鱼骨小零食,或者可以磨成粉做调味料。
健康吃鱼,牢记这四点
吃够量
建议每周吃鱼2~次,一次~克纯鱼肉即可。另外,还可以适当吃一些虾类、贝壳类等水产品。
吃鱼方式
吃鱼,以清蒸或者清汤涮为宜,不提倡油煎和油炸的做法。像清蒸的做法可以更大限度保留鱼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油脂的摄入、保留鱼肉的鲜味儿。
烹饪时,也可挂糊上浆,既能增加口感,又能减少营养素丢失。
不同人群吃鱼注意事项
①痛风发作期的患者,最好暂时不要吃鱼;
②有胆囊疾病或者需要减肥的人群,少吃煎炸的鱼;
③孕妇、乳母、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尽量避免枪鱼、剑鱼、蓝鳍金枪鱼等含汞量可能较高的鱼类;
④老人和小孩要优先选择无刺的鱼,如罗非鱼、银鱼、鳕鱼、青鱼、比目鱼等。
不要迷信野生的鱼
一些人认为野生鱼营养更好,实际上养殖鱼跟野生鱼的营养价值相差无几。野生鱼生活环境差异较大,比如有可能生活在污染水体中,鱼体内沉积的重金属可能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