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
俗话说,“不吃红肉吃白肉”,讲得就是鱼肉的肉质鲜美肥厚。在牲畜颇为金贵的中世纪,食牛、羊、马肉恐怕不那么可靠。人类从远古时就学会了捕鱼,至中世纪之后,人们的捕鱼技巧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
一、原始“捕捞业”:旧石器时代到中石器时代
想成为一名捕鱼达人?对不起,原始人可能做得比我们更好。人类最初掌握的谋生技巧就是捕捞,面对大自然赐予的天然礼物,人类向河流、森林索取的给养要比庄稼地早。从母系氏族时代开始,有组织的社群捕捞即此展开。这个时期的欧洲、亚洲和非洲已经出现了用石头制作的尖状器、细石器和骨角器。这些物件多为部落所有,属于个人的可能性不大。
旧石器时代渔民
当时捕鱼技术较为先进的地区是欧洲北部和北美洲一代,当时的“欧美”已经制造出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鱼叉、深水舟和随船鱼篓,人们出海打渔,多需要在一天中数次往返,但在发明了随船携带的鱼篓后,捕鱼效率就能够“大幅上升”。这也算是原始捕鱼业的一次革命了。
精美的原始鱼篓
千万别小看祖先们的捕猎技巧。由于借助工具较少,地理知识也并非丰富,积累经验和技巧就成了提高生产效率的唯一途径。祖先们从实际经验出发,将打渔的鱼叉上套上倒钩,以便增加捕捞成功率。从原始墓葬中的“鱼兜”残遗可以看出,当时的人类除了用鱼叉之外,还会判断哪里的鱼群较多,便将“鱼兜”下入水中静待鱼儿“上钩”。
进入中石器时代之后,人们创造出更为便利的捕鱼工具。一些适应不同条件的三角形、梯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细石器逐渐走俏,甚至还出现了可以弹射发动的“鱼箭”。鱼箭是时至今日人们还在沿用的猎鱼用具,它的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发射威力巨大,并不会提前惊动鱼儿。鱼箭的发明是捕鱼业标志性进步的一大标杆。
鱼骨化石
此外,人类烹饪鱼类和选择水产的眼光也有进步。首先,人们能够较为熟练地利用烘烤的办法制熟水产,一些精细的骨刀、骨挑和厚重的石斧开始出现,人们能够将捕猎之物制作成不同的形式享用。在英国的斯塔卡遗址,人们发现了原始的木制船桨,这说明在深海或远河捕捞或成为可能。在法国的努瓦文化河口聚点里,人们发现有贝壳、鱼骨堆积而成的“贝冢”遗迹。这也表明人们的捕捞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并以此作为定居生活的饮食来源。
世界上最美丽的贝冢,加勒比海贝冢
二、精细渔业的开始:新石器时代到古典社会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随着陶器和新技术的普及,捕鱼业愈发地显示出创造性来。在距今年前和年前的余姚与胶县,人们已经掌握了出船向深海领域捕捉水产的技术。在私有制逐渐浮现的背景下,一些掌握制器技巧的匠人集团发展起来,并成为垄断行业的好手。对技术的个人垄断在当时起到了有益的效果,使捕鱼工具的制作更加受利益驱动,因此才会出现捕鱼器具的大进步。
为适应各种水系和捕捞情况,这段时期还出现了骨制的鱼镖、鱼叉、石坠、网兜等各种工具。当时的人们除继续沿用用手捉鱼、用棍棒和石斧拍鱼、用网捕鱼之外,还掌握了用引线和鱼竿“垂钓”的手法。在我国半坡遗址中出现过用骨或牙料制成的鱼钩,这种鱼钩质地已经相当精美,可以同现代人使用的铁制、钢制鱼钩相媲美。
手执鱼叉的渔民
更为可观的是,早在距今年前的美洲一带,原始人类甚至还学会用植物毒素捕鱼的技巧。当地部落会提取花草中的汁液酿制微量毒药,而后用鱼饵裹上毒药使鱼死亡、漂浮,这种做法变相提高了生产力。但是,饮食这种带毒的鱼很可能使人类的身体受到影响,这是“毒鱼”办法的一大危害。
迷人且危险的毒鱼藤
会捕捞仅仅是会索取,人类开始大规模的鱼类饲养同样在此时出现。公元前年左右的澳大利亚出现了人工饲养鳗鱼的水库,这个水库是渔民们将火山湖附近的堆积滩改造而成的,附带有人工沟渠和水坝。在古埃及,人们已经开始人工饲养鲈鱼、鲶鱼和一些龟甲类动物,人类依赖过活的水产生物更加丰富了。
在古印度文明中,哈拉帕遗址出土了大量铜制鱼叉,表明当时的印度人已经习惯用铜制渔具捕鱼。由于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印度的一些港口城市四通八达,当时在图题库乌木市内已经出现了采集珍珠、贝壳制作工艺品的商贩。据称,这些精致的西方水产曾被商人引入中国,并成为豪族们在家庭宴会、日常生活中喜爱佩戴的“奢侈品装饰”。
希腊人是“海的民族”,其捕鱼技术可谓登峰造极。世界上最早的渔业专著出现于公元前年的希腊,其中详细描述了如何从船上撒网、抄网,如何使用鱼叉、三叉戟、制作捕鱼陷阱等知识,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还在《历史》中提到了装有倒刺的鱼叉的使用技巧。希腊人已经开始食用章鱼、鱿鱼和沙丁鱼等水产,并学会用盐和橄榄腌制鱼肉。
古希腊人出海归来
罗马时代的镶嵌画、陶作容器上为我们展现了大量有关捕鱼、出海的图像。绘图显示,当时的人们已经逐渐利用鱼竿、绳索进行捕鱼。罗马人的海神波塞冬是一位能够呼风唤雨的勇士,在出海之前祭拜海神,在当时被认为能够起到保平安的效果。波塞冬手中挥舞的三叉戟象征着人们渴望征服大海的愿望,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的远海捕鱼业一定有所发展。
海神波塞冬
三、日臻完善:中世纪捕鱼业
中世纪的捕鱼技术同现代人的差异大大缩小。根据考古学家调查显示,人类的鱼肉消费模式从远古到现代呈现出淡水、近海、远海三大趋势。也就是说,人类捕食鱼类的范围是随着技术进步逐渐扩大的,中世纪的鱼类消费已经扩大到了“深海鱼业”的运作范围中。
在7到10世纪,鱼类残骸大多是来自河流和池塘的淡水鱼。鲟鱼、鲈鱼等是欧洲人主要食用的鱼类。之后,可能是受到北欧人南下入侵的影响,人们改进了造船和制帆的技术,使前往深海捕捞成为可能。一些在河川和海洋间洄游的鲑鱼、鳗鱼和海鳟等鱼类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令人惊叹的是,当时的冰岛人很可能已经随着捕鱼业的西向到达过美洲!挪威渔民还发明了冻干鳕鱼的方法,并能利用鳕鱼制作鱼肝油、鱼子酱等食品,这大大丰富了渔民在贸易途中的选项,增强了渔业对普通人的吸引力。斯堪的纳维亚于是成为整个西北欧渔业的中心,英国国王甚至还出台了“进口鱼排斥法”,以抵抗北欧渔民进入英国发展自己的势力。
兼顾抢劫、商贸、捕鱼的维京船队
文史君说
由于捕鱼技术的提升,欧洲各国的渔业资源在中世纪曾濒临“枯竭”。当时的英国、法国国王为解决此问题,还专门出台过“禁止渔业捕捞法”等相关法令,这足以证明时人的渔业消费能力有多么强悍。除了捕捞鱼类之外,人们还会用烹饪、风干、腌制等方式制作水产食品,人们常常会将腌制过的咸鱼酱涂抹在面包片上做配料,相当于我们今天吃的“豆腐乳”。意大利的鱼干曾成为风靡地中海的畅销货,据说威尼斯人曾组织过渔业公司专门收购沿海各民族的风干鱼肉销往东方。欧洲人对海洋及捕鱼业的依赖,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刘民:《中古至近代早期西欧海洋渔业的发展》,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方海:《世界古代渔业史源和发展概述》,《渔业信息与战略》,年8月。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