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保肝护肝养肝强肝,真的很重要 [复制链接]

1#

当前,家禽疾病的治疗已处于一个冷静思考期:

为什么禽病的混合感染如此严重?

为什么临床治疗效果这么不明显?

为什么越是用药死亡率反而越高?

临床发现一个共性问题:肝功能严重受损和衰竭!

我们开始反思:这样的肝脏怎么承受如此众多量大的药物?怎么完成解毒排毒的重要任务?大家突然意识到“保肝护肝”的重要性。

“保肝护肝”这个新的保健和治疗理念,提出了保健新思路,开阔了治疗新视野。

让我们从重新认识肝脏开始——

一、肝脏组织结构与功能

肝脏是家禽全身最大的消化腺。它位于腹腔脏器的最腹侧,壁面向外凸起紧贴胸骨和下腹壁;脏面凹陷紧贴腺胃肌胃和肠管;前面靠近心脏;分为右稍大、左稍小的两个肝叶;右叶脏面的后缘有一胆囊微露,内有胆汁。

靠中央有一些管道进出肝脏,称此处为肝门:既有门静脉、肝动脉、神经进入肝脏,又有肝静脉和淋巴管出肝脏。

虽然肝脏大部分在胸骨、肋骨、肋软骨的保护下,位置比较隐蔽,但由于肝脏具有体积大、软而脆、血管丰富等特点,所以当腹部遇到外伤、挤压、应激、脂肪肝、炎症等情况,均可致肝脏出血或破碎。

胸肌注射时,一旦针头角度过大注射较深,则极易刺破肝脏造成出血,一般在10分钟左右出现死亡。解剖时可发现肝脏表面积有血凝块。

(一)肝脏内部组织结构

肝脏的结构较为复杂:

肝脏是由肝细胞和一些管道组成的。

肝的内部以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为基础,可划分为无数个胆小叶,胆小叶就是肝脏的基本结构。

肝脏的80%是实质性肝细胞,每万个肝细胞构成一个肝小叶;其它20%属于非实质性肝细胞。

肝小叶的中央有一条静脉叫做中央静脉,所有的肝细胞都是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并互相吻合成网状,叫肝细胞索,其网眼内是个血窦。

血窦是毛细血管扩大而成的,四壁全是细胞,是鸡的储血库,进肝的血液全进血窦,血窦内的血液是混合的。

血窦壁则由内皮细胞、星状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等构成,而星状细胞、树突状细胞、库普佛细胞、淋巴细胞属于网状内皮系统,具有免疫功能。

所以肝脏应是一个免疫器官。

星状细胞:可吞噬衰老红细胞,并将红细胞内的胆绿素,经肝细胞处理后成为胆汁的主要成分。具有清理肝内异物和垃圾,释放补体C4的免疫功能。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内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或伪足状突起。可产生大量I型干扰素,以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T细胞等;可诱导和加强抗病毒免疫应答。

库普佛细胞:是血窦的一种巨噬细胞,约占非实质细胞的20%,是机体细胞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面有许多功能受体和蛋白,如抗体受体、补体受体、甘露糖受体等。

库普佛细胞在体内一般处于静息状态,但当受到病原体攻击时便可活化,活化后的功能明显增强。具有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调节天然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增值、聚集T细胞等功能。

胆小叶内肝细胞与肝细胞之间有管状空隙叫胆小管,弥补整个肝小叶。胆小管互相连接成网,并靠近中央静脉,肝细胞制造的胆汁随时就近排入胆小管。由小叶中央流向小叶边缘,无数个小叶间的胆管汇合成较大的胆总管出肝排入胆囊储存,胆囊再有节律性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

胆小管没有真正的管壁,只是由两肝细胞相邻面各自凹陷形成,所以当肝细胞受损被破坏时,胆小管也就随之破坏,胆汁可直接流入到血窦内,随血流带到全身而出现黄疸。

(二)肝脏的血液供应:

肝脏与其他器官最大不同点,除了具有再生能力之外,其吸收营养成分的方式也比较特殊,其他器官的血液循环方式一般都是由动脉血管进去、静脉血管出来,但是肝脏营养系统可分为两部分,一个叫做“肝动脉”,另一个叫做“门静脉”,后者是维持肝脏营养的主要来源,并具有解毒功能,所以一旦肝脏出现问题,毒素就会残留在体内,引发肝性全身性疾病。

1.血液由肝动脉输送至肝脏;

2.肠黏膜吸收的物质,经由门静脉运送至肝脏;

3.肝脏处理后的营养素以及肝脏制造的有用物质,经由肝静脉注入后腔静脉。

肝的血液供应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来自门静脉,这是肝的机能血管,使肝发挥代谢解毒等功能;其二来自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供给肝细胞及肝内组织氧气和营养物质。

血液循环径路如下:

(三)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脏是腹腔的守门员,约占体重的2%,把肝脏比喻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恰如其分。在肝内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达种以上,肝脏的功能具有种以上。

1.制造胆汁

肝脏制造的胆汁,经由胆管注入十二指肠,其中一部分则会积存于胆囊。

胆汁当中含有胆酸与胆红素。由胆固醇合成的胆酸,可以促进肠吸收脂肪与脂溶性维生素。此外,胆汁还可将肝脏处理后的有毒物质、废弃物质经由肠道排泄至粪便当中。

胆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胆汁中极大部分是水(约占97%),在水中溶有许多种物质,包括能帮助脂肪消化和吸收的胆汁酸,以及与消化无关的肝的排泄物胆红素(胆汁的颜色就是由胆红素的含量所决定的)。此外,胆汁中含有磷脂、固醇、钠、钾、钙、磷酸盐、碳酸盐,以及少量蛋白质等成分,不含消化酶。

胆汁有两大作用:一是作为消化液,帮助脂肪在肠内的消化和吸收;二是将某些代谢产物从肝脏排出。

2.糖原合成

肠黏膜吸收的糖分,会被加工为贮藏型的糖原,贮藏于肝脏。当血液中的糖分减少时,糖原就会释放至血液中。

3.蛋白质合成

在肠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再由肝脏吸收,供应身体所需。

4.脂肪合成

肠道内的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在肝脏合成脂肪送往全身,如果这一切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将会导致脂肪积存于肝脏,形成脂肪肝。

5.解毒功能:

在机体代谢过程中,门静脉收集自腹腔流来的血液,血中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等将在肝内被解毒和清除。肝脏的解毒作用,就是将体内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与从体外摄入的有毒物质,通过肝脏的氧化、还原、水解、合成、分泌、蓄积、吞噬等一系列化学和生物反应,转变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并通过肾脏和胆汁排泄出体。

体内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氨,饲料中所含蛋白质进入肠道被分解时可产生氨等有害物质,以及组织蛋白质分解时产生的氨,这些都是分解产生的废物,如不加以解毒,就会引全身性的氨性昏迷。

大部分药物也会在肝脏中被分解,然后排泄于胆汁当中。

6.维生素代谢:

肝脏可贮存脂溶性维生素,人体95%的维生素A都贮存在肝内,肝脏是维生素A、D、F、K、B1、B6、B12、烟酸、叶酸等多种维生素贮存和代谢的场所。

7.激素代谢: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各种激素都保持一定含量,多余的经肝脏处理失去活性。当患肝病时,可能出现雌激素灭活障碍,醛固醇和抗利尿激素灭活障碍。

8.防御功能:

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肝静脉窦内皮层含有大量的枯氏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门静脉血中99%的细菌经过肝静脉窦时被吞噬。因此,肝脏的这一滤过作用的重要性极为明显。

9.制造凝血因子:

肝脏是体内多种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如人的体内12种凝血因子,其中4种都是在肝内合成的。肝病时可引起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凝血时间延长及发送出血倾向。

10.热量的产生:

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都有肝脏参与。活动时产生热的主要器官是肌肉,而安静时机体的热量主要由内脏提供。肝脏是体内代谢最旺盛的器官,安静时,肝脏血流温度比主动脉高0.4℃-0.8℃,说明其产热较大。

11.调节血液循环量:

正常时肝内静脉窦可以贮存一定量的血液,在机体失血时,从肝内静脉窦排出较多的血液,以补偿周围循环血量的不足。

肝脏的再生能力:动物实验证明,当肝脏被切除70%-80%后,并不显示出明显的生理紊乱。而且残余的肝脏可在3-8周内长到原来大小。肝脏具有极强的再生功能。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化工厂”,肝小叶是化工厂里的“车间”,肝纤维囊就是“输送管”、“传送带”。

生理功能的旺盛复杂,决定了肝脏的多病性。

二、鸡的肝脏常见病变与疾病

肝脏的病理变化:

肝充血:各种致炎因子直接作用于肝脏局部组织的小动脉壁使其扩张、血流量增加所致;

肝淤血:静脉回流发生障碍,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血液淤积,多见右心衰竭时;

肝出血:外力、微生物、毒素毒物作用于血管壁的舒缩神经使其麻痹时,其内的全血成分流出或红细胞渗出,叫出血;

肝贫血:动脉血输入减少为贫血,完全没有血液输入称为缺血,长时间贫血、缺血可造成肝组织坏死。

(一)肝变性

细胞组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的一种程度较轻的变质性变化,基本特征是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发生病变,如脂肪样、颗粒样、淀粉样、水泡样变性等,变性细胞不是坏死,病因消除后可恢复细胞活性,临床常见病毒病发生的脂肪变性。

(二)肝坏死

局部细胞组织的病理性死亡即为坏死,多为病原微生物所致。常见沙门氏菌、禽霍乱、弧菌性肝炎、盲肠肝炎、安卡拉病等造成肝脏的凝固性坏死。

(三)肝渗出

是血管壁受损致使纤维素渗出现象显著,常见肝周炎。

(四)肝黄疸

即胆红素形成过多或排出障碍,以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引发各组织的黄染(溶血性、阻塞性、实质性黄疸);

(五)肝肿瘤

在致病因素的刺激下,部分细胞的生长失去正常控制而出现异常增生,肿瘤病;

(六)尿酸盐

肝脏表面被覆一层白色面粉样物质,多见蛋白质代谢障碍和肾病。

三、肝脏疾病的诊断思路

(一)按肝病的病变性质分类:

1.肝脏肿大:巴氏杆菌病、各种中毒病;

2.肝脏坏死:沙门氏菌病、组织滴虫病、巴氏杆菌病、结核病、弧菌性肝炎;

3.脂肪变性:脂肪肝出血症、法氏囊炎、鸡白痢;

4.肝脏硬化:腹水综合征、黄曲霉毒素中毒;

5.肝脏肿瘤: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网状内皮增生症;

6.肝周炎:大肠杆菌病;

7.肝脏出血:热应激、脂肪肝、包涵体肝炎、安卡拉;

8.尿酸盐沉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

(二)按肝病的发病原因分类:

1.病毒性病:马立克氏病、禽流感、包涵体肝炎、安卡拉病、淋巴白血病等;

2.细菌性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弧菌性肝炎、螺旋体病、链球菌病、曲霉菌病、绿脓杆菌病、葡萄球菌病;

3.代谢疾病: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生物素缺乏、痛风、腹水、维生素A缺乏、硒缺乏、热应激;

4.寄生虫病:组织滴虫病、住白细胞原虫病;

5.中毒性病:黄曲霉中毒、痢菌净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磺胺药中毒、硫酸铜中毒等。

(三)肝脏病的鉴别诊断法:

先根据肝脏病变把常见鸡病分成几个大组,然后再在这一组内的鸡病中进行鉴别,就能很快得出诊断结果。

例如,发现病鸡有肝脏坏死,就在组织滴虫、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弧菌性肝炎等病中进行鉴别,结合各自的日龄特点及器官病变特点很容易得出诊断结果。

再如,发现肝脏出血,就在黄曲霉毒素中毒、包涵体肝炎、安卡拉、白冠病、热应激等病中鉴别。

(四)肝病的诊断思路与治疗原则:

1.病毒性肝病

解除抑制,抗毒消炎,保肝护肾,对症治疗;

2.细菌性肝炎:

抗菌消炎,消肿止渗,保肝解毒,对症治疗;

3.肿瘤性肝病:

净化预防,提升免疫,重视疫苗,对症治疗;

4.寄生虫性肝病:

杀虫灭菌,保肝养肝,强化管理,对症治疗。

5.营养性肝病:

全价营养,优化环境,保肝健脾,和胃润肠;

6.药物性中毒:

停饲停药,强心保肝,解毒排毒,对症治疗;

7.渗出性肝病:

排除毒素,抗菌消炎,制止渗出,对症治疗。

四、鸡肝病的临床用药与保健

家禽摄入的饲料主要在小肠消化,基本在小肠吸收,而转化则完全在肝脏进行;

由门静脉吸收输送的氨基酸在肝脏合成蛋白质;吸收输送的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在肝脏合成脂肪;吸收输送的葡萄糖在肝脏合成糖元以备糖分不足,甚至连85%的抗体之前体也在肝脏合成。因此,保肝护肝非常重要!

(一)解毒更是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毒素无处不在:

1.养殖场存在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可在鸡的体内释放大量的外毒素;当细菌被杀死后又释放大量内毒素,使家禽发烧、发紫、免疫力下降甚至死亡;

2.长期应用药物,大量药物毒素残留在鸡的体内和水线,不但起不到药物治疗作用,反而严重破坏了鸡的肝肾功能;

3.鸡群多因素造成肠道内容物腐败、分解、发酵、产酸、产气,形成肠毒,这些毒素被吸收后,加重了肝脏负担,直接导致消化紊乱,甚至破坏肝功能;

4.近年来,霉菌毒素中的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赤霉菌毒素不断滋生,给家禽的免疫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成了极大伤害,特别是黄曲霉毒素直接破坏肝脏;

5.某些饲料原料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会产生大量肉毒梭菌毒素,直接破坏家禽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二)家禽体内毒素蓄积,细胞功能差,生产性能则严重低下:

1.生长受阻,体重不达标;

2.免疫器官出血或萎缩,免疫抑制;

3.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至皮下组织及内在出血;

4.氨基酸代谢障碍氨的生成量增加,诱发鸡群呼吸道病;

5.由于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药物半衰期下降,导致药效差且极易中毒。

值得重视的是,水源、土壤、空气、环境、饲料当中的毒素、霉菌和霉菌毒素、抗生素滥用等对肝脏的损害已相当严重,分解、中和及排泄毒素的任务异常艰巨。而霉菌毒素的分解和排泄方法的研究也迫在眉睫,而不仅仅是吸附。

(三)肝功强,则解毒强;肝功弱,则解毒弱。

肝功的强弱,主要表现在肝细胞的功能上。因此,加强和提升肝细胞功能,是保肝、护肝、养肝和强肝的核心内容。

保肝——是指要保障、保证肝脏细胞各种功能的正常代谢和运行;

护肝——是指要经常对肝脏细胞的异常及受损进行维护、养护和修复;

养肝——是指要加强对肝细胞的营养,以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强肝——是指要通过提高能量供应和再生肝细胞来强化肝脏功能。

(四)肝脏保健的主要对象是肝细胞,以肝细胞为主的保健内容包括:

1.清除肝脏垃圾:让肝细胞一身轻松干正事;

2.修复受损细胞:对受伤受损肝细胞给予修复;

3.强壮细胞功能:给予能量强壮肝细胞功能;

4.促进细胞再生:扩大解毒排毒的肝细胞队伍;

5.促进胆汁排泄:疏肝利胆保持肝功能正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