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栽培别再夸大化肥的负面作用了庄稼一枝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www.csjkc.com/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如今,在我国很多地方,庄稼“这枝花”真的几乎全靠化肥“当家”。但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

笔者以为,化肥对提高农业产量功不可没,至少在未来相当长远的一段时间,人类要吃饱肚子,不可能摆脱对它的依赖。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认识、合理利用,尤其是提升化肥的使用效率。不论从农业、经济还是环保的角度,这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化肥的负面作用被严重夸大

由于不合理的宣传,人们对化肥的认识陷入很大的误区,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决策。例如,有报告这样表述:“连续大量施用化肥不仅浪费资源、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也带来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气体排放、土壤酸化和病虫害加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于是,“连续大量施肥”成了现代农业的代名词。

那么,我国农业施肥是否合理呢?

业界一般认为,合理的施肥水平为公斤/公顷。根据年的统计数字,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4.82亿亩,茶园面积为0.40亿亩,果园面积为1.97亿亩;同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为.9万吨,其中氮肥约万吨,合每公顷氮肥不足公斤。何来严重过量之说?

再说,土壤酸化跟化肥有啥关系?

我国确实存在土壤酸化问题,但主要是施用化肥造成的吗?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几乎没有施用化肥,南方农民不也常在田里施用石灰改良土壤吗?根据“植物酸生长理论”研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根系会分泌H+离子酸化土壤,而且植物生长量越大,酸化土壤的效果就越大。如果与施肥有关的话,那也是因为施肥使植物生长旺盛,分泌的酸越多,土壤酸化的速率就越快。对此,在种植过程中施用石灰或其他碱性物质改良土壤即可。

很多公众认为施用化肥的农产品是不安全的农产品。

在此需要指出:化肥不是农药,它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植物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都是通过吸收肥料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后转化合成的。

很多试验表明:增施氮肥可以提高作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营养元素合理配合施用可提高玉米中的赖氨酸含量等。当植物营养不足时,不仅会大幅度降低产量,也会严重影响品质。

目前,很多诸如“瓜不甜、果不香”的原因是:没有合理施用化肥,而不是化肥造成了品质下降。

有机农业不是大众农业

在我国,人们往往把有机农业与有机肥料密切结合,并错误地认为施用有机肥(不施用化肥)的农业就是有机农业。

那么,有机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吗?有机肥料能发展成主流肥料吗?

这里赘述一段科学史话。17世纪初,德国科学家泰伊尔(AlbrechtDanielThaer)在《合理的农业原理》一书中提出: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原因是基于它是植物养分的唯一来源。这一学说曾一度被当时学术界广为接受,并被后人称为“腐殖质营养学说”,但它并没有给土壤培肥或提高作物产量带来质的飞跃。

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ustusvonLiebig)在英国利物浦召开的一次英国科学促进会上作了关于“当前有机肥学理论现状”的报告,认为在地球上腐殖质出现于植物之后,而不是植物之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现代农业三大理论基础”之一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

以英国为例,有机小麦单产为4吨/公顷,而非有机小麦是8吨/公顷。如果欧洲要用有机农业养活自己,则需要增加万公顷的农田——这相当于法国、德国、丹麦和英国森林面积的总和。可是将森林改为农田,生态环境还能保持吗?

美国年开始有机认证,有机农业的年增长率从最初的15%下降到年的7%——尽管如此,目前有机农业产品仅占美国食品市场的4%。试想,美国人均耕地面积66.46公顷尚不能大面积发展有机农业,我国人均耕地只有0.公顷,有机农业能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吗?

笔者认为:现代农业离不开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的时代已经远去;目前使用有机肥料的很大原因是因为有机废弃物在严重污染着环境,而这些废弃物的最佳处理方法就是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土壤,靠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其分解。

其实,化学肥料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完全可以通过更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决。为了回避化学肥料所造成的问题而回到原始的农业状态,不可能养活全世界的人口。有机农业不可能成为大众农业,它是为满足少数人的需求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在整个农业中只会占很小的比重。

化肥减量就意味着减产?

化肥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年,农业部提出“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就是要解决化学肥料的高效利用问题,包括如何让施入土壤中的肥料被植物多吸收利用,少流失到环境中。农业施肥零增长就是要减量不减产,这必须通过科学技术来提供支撑——在施肥技术或肥料生产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减量就意味着减产。

怎么才能减少施肥呢?

答案是提高肥料效用,即使少用肥料也能保持产量不变。

这就需要合理施肥,把握四个“正确”,即正确的肥料、正确的用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

其中,正确的肥料需要创新肥料技术,生产出适合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肥料,多利用、少损失且施肥简便。

至于正确的用量,我国在之前十年的测土配方施肥中一直在研究农作物生长最合适的施肥量,如果肥料施用的数量超过了作物的需求,就会造成浪费,减量正是要把不合理的过量部分减下来。

作物生长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对养分的需求也不一样,如果时间不对,施用的肥料不能被作物吸收而存留在土壤中,不但浪费还会污染,因此正确的时间是指在作物最需要的时候施肥,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正确的位置比较好理解,比如将化肥放在离农作物的根部近一点,吸收效果就会更好。

近年来,我国成功引进了很多新的施肥技术,也研制了一批环境友好型的新型肥料品种,这些技术、产品的合理使用能大大节约化肥的用量。只是,有些技术虽然很成熟,农民却不愿意用,原因是操作麻烦且成本高,这就需要国家发布一些*策加以引导,采取鼓励措施。

可见,采用高效施肥技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把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需要科技和*策的双重支撑才能逐步实现。

《亩产上千斤的花生,是怎么种出来的》(农业技术)

当前,*淮海、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春播花生开始播种。花生怎么种植管理才能高产?以下技术,能让花生亩产近千斤,值得学习参考。

(一)选择专用品种,提高花生品质

根据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高油、高油酸、高蛋白、适宜食品加工等优质专用品种,逐步满足油用、食用、加工、出口等不同用途的差异化需求。*淮海产区中等以上地力田块,春播露地花生或春播地膜覆盖花生宜选择生育期天左右的优质专用型中大果型品种;瘠薄地或连作地宜选择生育期天左右的优质专用型中小果型品种。东北产区选用生育期天以内的中早熟中小果型品种,其中高纬度、无霜期短、积温低的地区选用生育期天以内的早熟小果型品种。南方产区春播花生选用生育期天左右的珍珠豆型品种。西北产区的南疆地区春播花生选用生育期天左右的中大果型品种,北疆地区春播花生选用生育期天以内的中小果型品种。

在河南花生种植区:大果花生区宜优先选用高油花生豫花、远杂和高油酸花生开农61、开农、开农等新品种,搭配种植豫花、开农41、商花、濮花28等品种。小果区宜优先选用高油酸花生豫花37号、豫花65号、开农71等新品种,搭配种植豫花22号、豫花40号、豫花23号、远杂、远杂6号、商花5号、宛花2号、驻花2号等品种。青枯病重病区宜选用远杂、远杂等品种。

山东地区种植花生可选择高油酸花生品种:如日花2号,花育19等。还有高油、高蛋白或特色花生等专用花生新品种,如花育20号,花育23号,鲁花12号等。喜欢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的,可选择鲁花11号,鲁花14号,花育16号、花育19号等。

在选择品种时,要针对当地主要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选择相应的抗性品种,特别是青枯病易发区要选用高抗品种,如远杂、中花21、中花6号、泉花、粤油40等;烂果病易发区可选用耐病性较强品种,如中花6号、桂花、远杂、山花9号、航花2号等;机械化生产程度高的产区,应选择成熟一致性好、果柄韧性较强、适宜机械化收获品种,如豫花、远杂、花育33、中花16、中花21等。根据市场需求,各地可以选择种植高油酸花生品种,如豫花37、豫花65、冀花11、冀花16、冀花18、冀花19、冀农花6号、花育、花育1、开农71、开农等,进一步提高花生品质,适应中高端市场需求。

(二)抓好关键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一是适期播种。春播露地大粒型品种播期应掌握在5厘米地温连续5日稳定在17℃以上,小粒型品种稳定在15℃以上,高油酸花生品种稳定在19℃以上,地膜覆盖花生播期比露地花生可提早7—10天。*淮海产区播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东北产区在5月中、下旬、西北产区在5月上、中旬。南方产区珍珠豆型花生播种应气温稳定在12℃以上,于“冷尾暖头”抢晴播种,高油酸花生品种适当晚播。

二是合理密植。一般春播大粒型品种双粒亩播0.8—1万穴,小粒型品种双粒亩播0.9—1.1万穴,单粒亩播1.4—1.7万穴,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宜稀播,旱薄地块宜密植。

三是搞好种子处理。播种前10—15天剥壳,剥壳前可带壳晒种2—3天,剔除霉变、破损、发芽的种子,按籽粒大小分级保存、分级播种。采用机械脱壳的种子,一定要进行发芽试验,根据发芽率情况确定适宜播量。通过拌种(包衣)可有效防治根腐病、茎腐病、冠腐病等土传病害和蛴螬等地下害虫,在播种前应根据当地花生病虫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剂(包衣剂)进行拌种(包衣),拌种(包衣)要均匀,随拌随播,一般种皮晾干(阴凉通风,避免暴晒)即可播种。可选用30%*死蜱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毫升或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毫升,加适量水(药浆为1-2升)拌花生种子公斤。也可选用卫福(20%萎锈灵+20%福美双)、或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或适乐时(2.5%咯菌腈)、或千金粒秀(吡虫啉)+粒得丰(苯醚甲环唑)、或多菌灵进行拌种或包衣。拌种后,要晾干后再播种,最好在24小时内播种。

四是提高播种质量。采用起垄种植方式,选用适宜的播种机械,或露地起垄播种,或起垄播种覆膜压土一体化播种;提高整地质量,切实做到上虚下实、地平无土块;播种时土壤含水量一般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5%时为宜,干旱时造墒播种,在无水浇条件时,应做到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播种深度应掌握在3—4厘米,播种过深易引起出苗时间延长形成弱苗,或遇低温烂籽;播种过浅种子易落干,播种要深浅一致,达到苗齐、苗壮。

(三)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群体质量

一是科学施肥。花生施肥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一般每亩一次性施三元复合肥35—50公斤。为预防酸性土壤花生空壳,每亩可增施石灰、钙镁磷肥等含钙肥料50—公斤,石灰在开花下针期撒施在花生结荚区,钙镁磷肥宜先条施在播种沟内再播种;连作土壤可增施石灰氮、生物菌肥;肥力较低的砾质砂土、粗砂壤土和生茬地,增施花生根瘤菌肥,增强根瘤固氮能力;高产田增施深施生物钾肥,促进土壤钾有效释放。可通过施用有机肥、生物肥料,减少化肥用量,控制重金属污染以及亚硝酸积累。

二是适期浇水。足墒播种的春播花生,幼苗期一般不需浇水,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旱耐涝能力,也有利于缩短第一、二节间,便于果针下扎,提高结实率和饱满度;花针期和结荚期是花生对水分反应最敏感的时期,也是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期干旱对产量影响大,当中午前后植株叶片出现萎蔫时,应及时浇水。饱果期遇旱应及时小水轻浇润灌,防止植株早衰及*曲霉菌感染。浇水宜在早晚时段进行,且要防止田间积水,否则容易引起烂果,也不宜用低温井水直接大水漫灌。南方或降雨较多地区花生田要做到“三沟”通畅,防止渍害。

三是中耕除草。露地花生播种覆土1—3天后,用适宜的芽前除草剂喷施地面,封闭除草;地膜花生在播种后、覆膜前,用适宜除草剂喷施地面。当花生接近封垄时,露地花生在行间、地膜花生在垄间穿沟培土,培土要做到沟清、土暄、垄腰胖、垄顶凹,以利于果针入土结实。

四是合理控旺。当植株生长至35—40厘米时,对出现旺长的地块用适宜的生长调节剂进行控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施用,喷施过少不能起到控旺作用;喷施过多会使植株叶片早衰而减产。生长调节剂一般于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进行叶面喷施。

五是绿色防控。推荐采用物理诱杀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治虫害、化学药剂防治病害。推广黑光灯、性诱剂和诱虫板等物理诱杀技术,既能控制虫害,又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防治花生蛴螬等地下害虫可选用生物制剂。防治叶斑病等病害可选用合适的高效低*杀菌剂。青枯病和锈病防治最好选用高抗花生品种。华南地区通过科学轮作和间作预防病虫草害。

(四)适期安全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花生中低产田及种植早熟花生品种地块进入饱果后期,如遇干旱植株出现衰老状态,上部叶片变*,基部和中部叶片脱落,就要及时收获,避免果实发芽、落果和*曲霉*素污染。花生高产田,在搞好保叶防早衰的基础上,要结合不同品种特性和长势情况,科学推行适期晚收。花生一般在主茎中下部大部分叶片变*脱落、上部还剩3—4片绿叶时,大果型品种饱满荚果比率达到70%以上,小果型品种饱满荚果比率达到80%以上,即可收获。具体收获期还应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收获后应尽快晾晒或烘干,使荚果含水率降至10%以下,鲜食用花生宜及时冷藏、冷链运输。清选入库后,应注意控制贮藏条件,防止贮藏害虫的危害和*曲霉*素污染的发生。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三农大喇叭头条号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