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别样的ldquo非遗味道rdquo [复制链接]

1#

亚热带季风静默地环绕古田

在一方静美的鱼米之乡润物无声

青葱的糯稻开始茁壮生长

红曲菌种悄然繁衍生息

这场天时地利的相遇

是大自然的馈赠

别样的“非遗味道”

让古田红曲千年弥香

年古田红曲帮在福州建有古田会馆留存至今

(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建筑)

古田红曲,有库曲、轻曲、色曲之分,可用于酿酒酿醋,制作豆腐乳、火腿肠,为酱鱼酱肉添加色素,还可以用于制作口红等。同时,它又是一方良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红曲有“消食健脾、活血化瘀”等功效,并称之为“奇药”。而在现代医学中,红曲中的洛伐他汀可应用于降血糖、血脂,预防心血管病等。

这抹古田红

本色是浓郁的历史传承

据史料记载,唐朝中后期,古田先人已经掌握了培养、提纯红曲霉的技术。在名为“降来”的籼米上,培植发酵制成红曲米。明清时期,官府还以减免税收的办法,鼓励民间制曲,古田随之出现了“千村制曲”的盛况。

乾隆八年至十四年,古田旧城红曲、醋作坊地契

古田红曲作为闽派红曲的代表,被誉为“福曲”,热销全国。明朝《八闽通志》记载:“红曲出古田县,转鬻四方。”直到明朝后期,仍只有古田县能生产红曲。据万历《古田县志》记载,红曲“唯古田能造,远方、闽中皆用之”。

明清时期,古田县民间成立了“红曲帮”。民国初年,在福州建立古田会馆,将古田红曲产品和制作技艺传到亚洲各地。海外侨胞称古田红曲“曲香浓厚、色如珠丹”,为居家必备之品。日本《御膳本草》《中国食品事典》、韩国《医方类聚》《东医宝鉴》等典出中均有相关记载。民国时期,古田县红曲酒(醋)作坊林立,有数百家。

年红曲生产和收购统一由古田县专卖事业局管理;年6月成立地方国营古田县制曲厂;

年古田制曲厂(制曲,制醋)、古田氿厂、古田榨油厂,三厂合并,为地方国营古田县综合食品厂;

年福建省古田红曲厂生产的八仙牌红曲(库曲)参加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名、特、优、新产品的评选,荣获金奖。

时光荏苒,古田红曲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淬炼,但丝毫不改其鲜艳蓬勃的那抹红色。

这抹古田红

本色是质朴的匠心坚守

千百年来

红曲生产技艺历经沧桑而不衰

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匠人的传承

如今,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古田红曲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林长勇

扛起了复兴古田红曲大旗

专注于红曲健康功能的研发

生长在红曲之乡,耳濡目染,林长勇19岁就进入古田县红曲厂当工人。凭借着天赋和勤奋,林长勇先后分离培育出余株红曲霉菌种。

多年来,林长勇在红曲研发上的建树屡获社会赞誉。年,他被给予“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古田红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

年,“降脂降压红曲工厂化生产”项目获国家科技部一等奖。

从业40年来,林长勇在国内外先后指导过上千名学徒,发表有关红曲的论文20余篇,8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相继研发了降血脂功能红曲、食用菌多糖、保健红曲醋、水果蜜、水果醋等产品。

作为红曲与曲醋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林长勇把自己的生命融进了这些坛坛罐罐里。

也正是有了像林长勇这样的匠人匠心

才让古田红曲得以代代传承

并给当地百姓带来财富与美好的生活

红曲制作并不容易,需要经过浸米、蒸饭、摊凉、接种、培菌、通风发酵,最后到出曲、烘曲,总共十多道工序,每一步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只有制曲师精益求精的匠心制作,最后才能形成一颗颗饱满的“朱丹”。

自古以来,古田制曲业内有“关门变宝”的说法,“一糟、二醋、三观顾”的红曲制作技艺,基本以家族传承的形式代代相传。

传统红曲母种

传统乌衣曲公种

从古代的土窑制曲,到当代的曲房通风制曲,直至进入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在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坚守中,古田红曲技艺得以传承,并不断改良、发展。

年,古田红曲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古田县成功注册“古田红曲”国家地理商标;

年,古田县被授予“中国红曲之乡”称号。

小小红曲,万般造化

穿越历史的长河

带着红曲鲜亮的色泽和浓郁的芬芳

古田人不断传承与创新

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八仙蛹虫草红曲粉

近年来,古田人将红曲制作技艺引入中医调理的领域,并获得了国家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更大程度上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高血压、高血脂问题为例,作为常年困扰很大一部分人群的疑难杂症,比起西药的快速控制,中医调理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国家科技部认可的非遗文化——“八仙”红曲制作技艺,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绝佳配方。

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了解及评审,红曲制作技艺荣获“降压降脂红曲工厂化生产”一等奖。

来源:大家堂科技

免责声明: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