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侵袭性真菌病预防经验治疗的实施细则血 [复制链接]

1#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

一、预防治疗

1、初级预防

(1)初级预防是指具有IFD高危因素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前预先应用抗真菌药物防止IFD发生。

(2)具有IFD高危因素患者,应接受抗真菌预防。如: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急性白血病(包括MDS)初次诱导或挽救化疗患者;

预计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10d患者;

伴有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或接受抗胸腺球蛋白(ATG)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初级预防推荐抗真菌药物:

中性粒细胞缺乏化疗患者:

泊沙康唑(mg,3次/d,口服);

氟康唑(-mg/d,口服或静脉滴注);

伊曲康唑(mg,2次/d,静脉序贯口服);

伏立康唑(4mg/kg,2次/d,静脉序贯口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泊沙康唑、米卡芬净(50mg/d,静脉滴注);

氟康唑(-mg/d,口服或静脉滴注);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50mg/d,静脉滴注)等。

2、再次预防

(1)再次预防是指对既往具有确诊或临床诊断IFD病史患者,在IFD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后再次接受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时,给予抗真菌药物以防止IFD再次发生。

(2)再次预防推荐抗真菌药物首选既往抗真菌治疗有效药物,剂量与初级预防相同,多采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或两性霉素等。

3、预防性治疗疗程

(1)预防治疗疗程主要取决于患者IFD高危因素的改善。

(2)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接受化疗病例应覆盖粒细胞缺乏期(至中性粒细胞恢复0.5×/L)。

(3)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一般至少覆盖移植后3个月。

(4)合并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则疗程应延长至GVHD临床症状控制,免疫抑制剂基本减停为止。

二、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

1、经验治疗

(1)经验治疗以持续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且广谱抗菌药物治疗4-7d无效,作为启动治疗主要标准。推荐适用于IFD高危患者。

(2)血液病患者IFD病原体中曲霉菌多见,因此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药物一般选择覆盖曲霉菌的广谱抗真菌药物,如:

卡泊芬净(70mg/d静脉滴注1剂,随后50mg/d静脉滴注);

脂质体两性霉素B(3mg/kg/d静脉滴注);

两性霉素B(0.5-1.5mg/kg/d静脉滴注);

米卡芬净(-mg/d静脉滴注);

伏立康唑(6mg/kg,1次/12h,静脉滴注2剂;随后4mg/kg,1次/12h,静脉滴注,或mg,2次/d口服);

伊曲康唑(mg/12h静脉滴注4剂,随后mg/d静脉滴注)。

(3)对于已经接受广谱抗真菌药物预防的患者,在需要启动IFD经验治疗时的药物选择仍不明确,一般推荐换用其他类型抗真菌药物,如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或脂质体两性霉素。

2、诊断驱动治疗

(1)诊断驱动治疗指患者在无临床感染症状或出现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持续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时,合并IFD的临床影像学标志(如肺部CT出现曲霉菌感染相关影像学改变)和微生物学标志(如GM/G试验阳性、非无菌部位或非无菌操作所获得的标本真菌培养或镜检阳性)时,尚未达到确诊或临床诊断IFD时给予的抗真菌治疗。

(2)诊断驱动治疗的优势在于避免单纯依据发热进行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过度应用,并且根据IFD相关敏感标志,尽早开展真菌治疗以保证疗效。与经验治疗比较,尤其适用于IFD低危患者,诊断驱动治疗显著降低临床抗真菌治疗使用率,且未明显增加患者临床诊断和确诊IFD发生率,对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3)诊断驱动治疗的药物选择原则可参考经验治疗,选择药物包括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

3、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疗程

(1)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疗程根据IFD证据而定,至少应用至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状况稳定。

(2)诊断驱动治疗应包括IFD相关微生物学和/或影像学指标恢复正常。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