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京农业大学曾晓雄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刘仲 [复制链接]

1#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ZhiyongXie(第一作者)、曾晓雄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院士(共同通讯作者)等在国际食品期刊《FoodResearchInternational》上发表了题为“ImmunomodulatoryactivityofpolysaccharidesfromthemyceliumofAspergilluscristatus,isolatedfromFuzhuanbricktea,associatedwiththeregulationofintestinalbarrierfunctionandgutmicrobiota”的研究论文。

肠道菌群与免疫发育和功能的调节密切相关,以维持与宿主的互利关系。肠道菌群、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密切相互作用对于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肠道屏障被复杂多样的粘膜免疫系统来强化。此外,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维持了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并塑造粘膜免疫系统。然而,免疫系统的功能障碍通常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失调,这可能会促进各种疾病。因此,有必要开发潜在的免疫调节剂来改善宿主免疫和基于调节肠道菌群来来改善肠道健康。

近年来,许多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多糖已被证明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免疫反应来维持宿主健康。一方面,作为潜在益生元的不被消化多糖可以作为细菌发酵的丰富底物,并通过促进有益细菌的生长和减少条件致病菌来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另一方面,多糖对免疫反应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与SCFAs等主要代谢终产物密切相关。SCFA是肠上皮细胞(IECs)和免疫细胞上G蛋白偶联受体(GPRs)的配体,从而作为信号分子激发免疫反应并消除病原细菌。此外,有报道称多糖可通过调节粘膜结构和紧密连接(TJ)蛋白的表达来增强肠道物理屏障,通过提高粘蛋白的表达来增强生化屏障,通过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免疫细胞的发育来增强免疫屏障。参与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的肠道菌群和SCFAs对多糖的免疫调节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多糖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肠道菌群、SCFAs和肠道屏障功能的调节密切相关。

茯砖茶(FBT)是一种具有多年历史的黑茶,据报道其对人类健康具有多种有益功能。冠突曲霉(Aspergilluscristatus),被称为“金花真菌”,是参与FBT发酵的主导真菌,对茶的感官品质和健康特性产生重大影响。A.cristatus的数量是FBT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A.cristatus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缓解饮食诱导的肥胖。据报道,一些从A.cristatus分离的小分子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T细胞具有免疫激活作用。作者先前的研究发现,A.cristatus胞外多糖(EPSs)可以表现出与肠道菌群调节相关的免疫调节活性,以维持肠道内稳态。然而,关于A.cristatus胞内多糖(IPSs)及其生物活性的可获得信息很少。先前,作者曾从FBT分离出一株“金花真菌”,并鉴定为A.cristatus(MK,NCBI)。此外,研究还证实IPSs可以通过胃肠道,并被肠道菌群代谢为SCFAs。此外,IPSs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并体外发酵增加Prevotella和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据报道,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菌丝体多糖与IPSs类似,体外可显著促进RAW.7细胞的增殖和表现出潜在的免疫调节活性。然而,IPSs对免疫和肠道菌群的体内作用仍不清楚。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制备了IPSs和来自IPSs的纯化部分(IPSs-2),并利用环磷酰胺(Cy)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来研究其免疫调节活性。而且,该研究还探讨了其与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调节相关的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IPSs增强了小鼠的免疫功能,表现为体重、每日摄入量、免疫器官指数、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改善。同时,IPSs减轻Cy诱导的肠屏障损伤,促进紧密连接蛋白和粘蛋白的表达,增强肠屏障功能。而且,IPSs不仅促进了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和G蛋白偶联受体(GPR)的表达,而且通过提高有益细菌的生长而减少致病菌的生长来平衡肠道菌群的失调,以维持微生态的稳态。这些结果表明,IPSs具有与肠道屏障功能恢复和肠道菌群调节相关的免疫调节活性,这有助于开发新型益生菌和有效的免疫调节剂,以增强宿主免疫和肠道健康。

原文链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