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曲霉菌中分离得到的二萜吡喃酮曲霉醇A [复制链接]

1#

从曲霉菌中分离得到的二萜吡喃酮曲霉醇A、B以及已报道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修正

真菌二萜类化合物是一类众所周知的杂合天然产物,由于其结构和生物活性而成为多学科研究的焦点。二萜吡喃酮是一类真菌二萜类化合物,由68个化合物组成,其包含一种特征性的吡喃酮结构片段,来源于聚酮途径,与二萜部分相连。文章中作者发现了两个新颖的含氧环庚烷二萜吡喃酮asperginolA(1)和(2),同时还分离得到了已知类似化合物3-6。

图1化合物1和2的结构

结构解析

化合物1由HRESIMS、13CNMR确定其分子式为C27H40O6,有27个碳信号,不饱和度为8。并通过氢谱、碳谱、1H-1HCOSY及HMBC谱确定了化合物的平面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化合物1的COSY和HMBC相关

化合物1的相对构型通过ROESY谱确定,如图3所示。

图3化合物1的ROESY相关

绝对构型通过X-单晶衍射来确定,其绝对构型为2S,4R,6R,7R,10R,11R,14S。

化合物2的结构与1的类似,其结构确定方法与1一致。质谱表明2的分子量比1少16;对比2和1的核磁数据发现基本相同,2的1DNMR数据中有1个次甲基信号缺失,表明OH基团丢失。结合1HNMR、COSY和13CNMR谱表明是C-4位上的羟基缺失,进一步佐证了化合物2的结构。

文章中作者发现化合物3/4和5/6分别是1和2的C-14酯化产物,因此用氢氧化钠进行水解反应加以验证。3、4和6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1,而化合物5的水解得到2。水解产物的1HNMR数据和旋光值与1和2的谱图一致。此外,化合物1与化合物3的ECD图谱也是一致的,为确定化合物3的立体结构提供了额外的证据。水解实验表明,所有化合物(1?6)的核心骨架具有相同的绝对构型,即已知化合物3?6的C-10、C-11和C-14构型应修改为10R、11R和14S。文章中所涉及的未修正已知化合物构型的确定,在之前所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将构型指定为10S、11S和14R是不正确的,11位的构型作者是根据已知的和密切相关的二萜吡喃酮类似物都具有反?反?反固定稠和方式确定的,而C-10和C-14位构型是根据合成类似物,加以对比偶合常数确定的。

作者利用计算VCD确定了化合物4、5和6中多烯侧链的立体化学,结果表明(如图4所示),化合物4?6的实验图谱和计算图谱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当化合物4的SimVCD值为0.51,SimVA值为0.63时,化合物4的绝对构型为2S,6R,7R,10R,11R,14S,6″S。当化合物6的SimVCD值为0.52,SimVA值为0.63时,化合物6的绝对构型为2R,6R,7R,10R,11R,14S,8″S。化合物5的绝对构型为2S,4R,6R,7R,10R,11R,14S,6″S。

图4化合物4和6的计算与实验VCD图谱以及相似指数图谱

生合成途径

这些化合物来源于相同的前体化合物7,经过环氧酶环氧化得到化合物8,8在萜烯环化酶的作用下得到双环产物9,然后在C-14处发生环氧化反应得到环氧化物10,该环氧化物10经历内环反应得到化合物2,或者经过化合物8的第二次环氧化反应形成11,然后在萜烯环化酶的作用下形成化合物2,如图5所示。

图5生合成途径

生物活性

本文作者对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价,这些化合物对HepG2、HCT-和HT-29无抗增殖活性,化合物6对HT-29细胞有中等的细胞*作用(IC.6μM)。

总结

本文作者从藤本植物根部内生真菌HAB10R12中分离得到两个新颖的含氧环庚烷二萜吡喃酮1和2,及其已知类似物3-6,这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7/6/6反-顺-反稠和系统,并用X-单晶衍射确定了化合物1和2的绝对构型,这两个化合物的发现扩展了二萜吡喃酮的骨架。然后通过水解产物的光谱数据与化合物1和2进行比较后,对已知化合物3?6的绝对构型进行了修正,并利用计算VCD与密度泛函理论结合确认了化合物4、5和6中多烯侧链的立体化学。最后作者做了简单的药理活性测评,结果显示化合物6对HT-29细胞有中等的细胞*作用(IC.6μM)。

错误构型的文章中所涉及的化合物是通过与已知化合物的偶合常数进行对比以及按照类似物结构确定了构型,说明对于部分化合物利用偶合常数来判断绝对构型是不合理的,有可能会与化合物的优势构象有关。

指导教师:*肖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