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tslf/index.html病历分享
5天新生儿,以皮疹5天为主症入我科住院治疗。现病史:患儿系1胎1产,母孕/7周,产程发动自然娩出,出生体重2.5Kg,否认宫内窘迫史,羊水、胎盘、脐带未述异常,生后即哭,哭声响亮,皮肤红润,四肢可见皮肤散在破溃(如下图),Apgar评分不详,家长为求系统治疗,就诊于我院,病程中,无发热,无抽搐,人工喂养,奶量40-50ml/q3h,自行进乳,无腹胀、呕吐,尿便正常。既往史:无母孕史:母亲孕期存在梅*,但未系统规范诊治。
入院查体并完善相关检查
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及反应可,皮肤红润,四肢皮肤散在水泡、破溃、脱皮,手足显著,前囟平坦、无紧张。呼吸36次/分,三凹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次/分,心音有力,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外形正常,触诊软,肝肋下2.5cm,质地韧,边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正常。肢端暖,脉搏搏动正常,CRT3s。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梅*螺旋体抗体(发光法)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1:32阳性,临床诊断为先天性梅*,给予静点青霉素15万单位Q8H,给药7小时后出现躁动、气急、寒战、高热,体温39.4℃,心率次/分,呼吸65次/分,血压85/53mmHg。请示上级医生查看患儿后,考虑出现了赫氏反应,随即给予降温、镇静、吸氧等,同时静滴氢化可的松mg~mg,3小时后上述症状较前好转,体温34℃,呼吸50次/分,心率次/分,血压76/45mmHg,后生命体征渐平稳,继续静点青霉素治疗。青霉素治疗1周后,患儿一般状态及反应可,皮肤红润,手足四肢皮肤无新出皮疹,原有皮疹干瘪、脱皮(如下图),行相关检查暂无肝肾损伤、神经性梅*,还需动态监测,四肢长骨片可见双侧尺桡骨可疑密度略欠均匀,提示存在梅*骨损伤,暂无四肢活动异常,目前继续驱梅治疗中。接下来,带大家了解一下赫氏反应。
梅*赫氏反应
梅*赫氏反应是梅*患者首次使用驱梅药物时出现的急性不良反应。赫氏反应在早期梅*治疗中较多见,一期梅*中的发生率为50%,二期梅*中为75%,晚期的发生率低,但危险性较大。赫氏反应多发生在6个月大的婴儿,常在用药后4h发生,8h达高峰,24h内可好转。赫氏反应也可发生在应用青霉素治疗钩端螺旋体、雅司、鼠咬热或炭疽等感染时。抗结核治疗时也可发生,称为类赫氏反应。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突然畏冷、寒战、高热或体温不升、头痛、全身酸痛,原有症状加重,起初外周血管收缩伴高血压,心率及呼吸加快,继而出现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少数患儿可发生弥漫性肺出血,甚至死亡。
发病机制
大量螺旋体被杀死后释放异体蛋白及非内*素致热原;螺旋体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梅*病灶消炎过快,但组织修补过迟;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等。
鉴别诊断
赫氏反应与青霉素过敏现象易混淆,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而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清病型反应(面部潮红、呼吸困难、荨麻疹)仍需鉴别。
治疗原则
发生赫氏反应一般不需停药,主要是对症。青霉素使用应当遵循从小剂量逐渐增至常规剂量的原则,以减少赫氏反应发生几率。一旦发生赫氏反应,可采取降温、镇静、吸氧等措施,并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赫氏反应强度,推迟体温升高,并降低体温高峰,对休克患者,应进行抗休克治疗。
经验总结
在梅*诊治过程中,我们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