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女性,咳嗽3月余,伴有双肺多发结节、左下肺实变影,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中药治疗后病变有所消退,停药后再发。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
病例回顾
现病史
49岁女性,咳嗽3月,加重伴胸闷、气短2月。莫西沙星治疗无效,中药治疗后病变有所消退,停药后再发。查体:SpO%
RA,双肘关节伸侧Gottron’s征(图4),左下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四肢肌力正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ESR、CRP正常;PPD、T-SPOT.TB(-),ANA、ANCA(-),Cyfra21-1轻度升高;痰、BALF病原学无阳性发现。肺功能:孤立性弥散功能减低。
图1.起病1个月胸部CT平扫。双肺多发结节影,部分胸膜下分布,左下肺斑片实变影。
图2.起病2个月胸部CT。中药治疗后,双肺多发结节影较前吸收变淡,呈反晕征,左下肺实变影均较前吸收变淡,遗留条索及牵张性支扩。
图3.起病3个月胸部CT。停药后双肺病变较前加重,可见反晕征。
诊治及转归
进一步检查
G试验、GM试验、隐球菌抗原(-);CMV-IgM、CMV-DNA、EBV-DNA(-);
T-SPOT.TB(A+B)24+40SFC/MC,PPD(-);
抗核抗体谱:ANA(+)胞浆型1:80,抗Ro-52(+++),ANCA(-)
肌炎抗体谱:抗RO-52(+),抗EJ(+),抗PL-12弱(+)
肺功能: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舒张试验阴性
复查支气管镜:镜下所见大致正常
BALF细胞分类
45%,N10%,E3.5%;CD4/CD80.3
BALF病原学:无阳性发现
TBLB病理
左下叶)肺组织显慢性炎,肺泡间隔增宽,纤维组织增生,可见成纤维细胞灶及灶性淋巴细胞浸润,Ⅱ型肺泡上皮增生,局灶肺泡腔内可见泡沫细胞聚集及纤维息肉样物形成。
临床考虑肌炎相关机化性肺炎,进一步完善肌炎评估:
皮疹:肘关节Gottron征(图4),无向阳疹、披肩征、V字征。
图4:右肘关节Gottron征(消退期)
肌肉受累:
CK、Myo:(-)
双大腿MRI:双侧大腿MRI未见明显异常。
肌电图:未见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
其他CTD评估:无相关证据。
最终诊断:
无肌病皮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炎
机化性肺炎
治疗及转归
予甲强龙40mgq12*7天→甲泼尼龙60mgqd*3周后逐渐减量,同时服用CTX2#qd,疗程12月。咳嗽、胸闷、气短、盗汗完全缓解。复查胸部CT,病变完全吸收(图5)。
图5.激素治疗后8个月随诊CT。双肺斑片影完全吸收。
讨论
本例是一位中年女性,亚急性病程,胸部CT以双肺多发结节、斑片实变影起病,病程中出现病灶消退再发,需要考虑特殊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在反复病原学检查无阳性发现的情况下,非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升高。该患者的CT表现较为特殊,但仔细分析,双肺病灶有沿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下分布的特点,有条索及牵张性细支气管扩张表现,结合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更加支持肺间质受累。在病程后期,CT表现出“反晕征”的特殊征象,是诊断的另一个切入点。反晕征最初被认为是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特异性征象,后发现其还可见于多种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见下)。在本例中,患者出现反晕征,且病灶一度消退,这种消退可能源于自发缓解,或用药相关(中药是否存在类激素成分不详),均可见于机化性肺炎。另一方面,BALF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伴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升高,也可符合机化性肺炎的BALF表现,最终TBLB病理支持机化性肺炎的诊断。
机化性肺炎并非临床最终诊断,对于符合机化性肺炎的病例,还应进一步筛查有无继发因素。继发性机化性肺炎的病因包括感染(细菌、病*、真菌、寄生虫)、药物(胺碘酮、博莱霉素、甲氨喋呤等)、结缔组织病(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肿瘤(白血病、霍奇金病、胸部肿瘤等)、放疗相关及其他疾病(炎性肠病、CVID等)。本例患者虽无肌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但经过细致的体格检查,发现皮肌炎相关的皮肤改变(Gottron’s征),并进一步通过肌炎抗体检测,证实了临床无肌病皮肌炎的诊断,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和良好预后。
反晕征
表现为病灶中心磨玻璃样密度影,周围环线更高密度的条带。反晕征可见于:
感染性疾病:
真菌病(副球孢子菌病、毛霉菌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组织胞浆菌病、隐球菌病、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结核病
非感染性疾病
结节病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肿瘤(贴壁为主型腺癌、血管内淋巴瘤)
肺水肿
肺栓塞/肺梗死
临床无肌病皮肌炎
临床无肌病皮肌炎(Clinicallyamyopathicdermatomyositis,CADM)是炎症性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定义
存在皮肌炎特征性皮肤改变,无肌病的临床证据,无肌酶升高,持续至少6个月。
皮肌炎标志性皮肤改变:(符合2条主要表现或1条主要表现+2条次要表现)
主要表现:
向阳疹:眼睑或眶周紫红斑。继发或相关皮肤表现包括鳞屑、色素改变、毛细血管扩张或水肿。
Gottron’s疹: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背侧及背外侧紫红色丘疹或小斑块。完全形成时,斑块中央轻微凹陷,形成白色花边样外观。鳞屑-角化,色素改变或毛细血管扩张也可出现。
Gottron’s征:指关节、肘关节、膝关节或内踝关节伸侧紫红色斑,伴或不伴鳞屑-角化,色素改变或毛细血管扩张。
次要表现:
紫红斑累及:头皮或前发际,面颊、前额或下巴,颈部或上胸部V字区(V字征),颈项或肩膀后部(披肩征),上臂或前臂伸侧,双手背侧伸肌腱的线状条纹,甲周,大腿或髋关节外侧,内踝。
甲周甲襞毛细血管扩张或角质层出血梗死,伴或不伴角质层营养不良
皮肤异色病(色素沉着、色素缺失、毛细血管扩张及表皮萎缩同时出现)
技工手
皮肤钙化
皮肤溃疡
皮肤瘙痒症
图6.分别示Gottron’s征、坏死性丘疹、披肩征(引自ChestJul;(1))
CADM的自身抗体
抗MDA5(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抗体是CADM的常见自身抗体。CADM患者还可出现抗TIF1-γ抗体及抗tRNA合成酶抗体(包括抗Jo-1抗体、抗EJ抗体、抗PL-7抗体、抗PL-12抗体,抗KS抗体等)。
CADM的肺部表现
研究显示,CADM比经典皮肌炎患者更易出现肺间质病变,且CADM-ILD较经典DM-ILD起病更急、进展更快、死亡率更高。CADM更容易出现快速进展性ILD(rapidlyprogressiveILD,RPILD),特别是抗MDA5抗体阳性者,预后极差。影像学上,CADM-ILD可表现为NSIP、OP、AIPpattern。
CADM-ILD的治疗
由于CADM-ILD较为罕见,目前尚无基于RCT证据的标准治疗流程。治疗经验主要借鉴于CTD-ILD的治疗。以大剂量激素为基础,病情危重时考虑激素冲击治疗。对于严重肺部受累者,可联合使用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MMF)也是可选药物之一。对于肌炎相关快速进展性ILD,普遍认为在初始治疗时就应给予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治疗。初始大剂量激素仍然是治疗的基础,轻-中度肺功能受损患者的二线治疗包括MMF或硫唑嘌呤(AZA)。对于爆发性病例,建议至少3种药物联合使用,包括大剂量激素、MMF或AZA、以及他克莫司或利妥昔单抗以快速诱导缓解。亦可使用CTX,但应注意其副作用。目前也有应用托珠单抗(IL-6受体拮抗剂)治疗DM-RPILD的成功案例,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其他补救性治疗包括IVIG、血浆置换。
本例小结
本例为一位无肌病皮肤炎相关机化性肺炎的患者,通过对影像学特点的分析,结合肺功能、阴性病原学结果,定位于间质性肺炎,避免了在反复尝试经验性抗感染的过程中延误诊断及治疗。
机化性肺炎不是疾病的最终诊断,应尽可能排查继发性因素,包括感染、药物、结缔组织病、肿瘤等等,需要针对可能病因从病史、症状体征、特异性化验检查中寻找线索和证据。这就要求呼吸专科医师具备大内科的功底,对结缔组织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肿瘤性疾病等相关科室疾病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CADM-ILD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ILD,其中快速进展型ILD预后较差,早期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治疗对于改善CADM-RPILD患者预后有益,但仍需更多高质量RCT研究以助于规模治疗流程。
文字来源:张婷
版面负责:孙雪峰
版面编辑:张硕
参考文献:
[1]BaileyEE,FiorentinoDF.Amyopathicdermatomyositis
efinitions,diagnosis,andmanagement.[J].CurrRheumatolRep,,16:.
[2]JablonskiR,BhoradeS,StrekME,etal.RecognitionandManagementofMyositis-AssociatedRapidlyProgressiveInterstitialLungDisease[J].Chest,,:-.
张婷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年起进入医院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年起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肺血管病、肺间质病变。多次参与肺血管病领域全国性学术会议及全国呼吸病学年会,并作大会发言、病例分享及壁报展示。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肺血栓栓塞症诊疗规范及应用方案的精准化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