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酒,是中华民族的无价宝藏,在世界六大蒸馏酒中,白酒具有其独特的风味、香型、操作工艺等。白酒伴随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演变发展到目前多酒种、多香型共存的状况,目前我国白酒共十二大类香型: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米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豉香型、特香型、药香型、老白干香型和馥郁香型。其中,小曲清香白酒是我国白酒中历史最古老的酒种之一。小曲清香型白酒是指用大米、玉米、小麦、高粱、糯米等为原料,用小曲作糖化发酵剂,经固态或半固态糖化、发酵,再经固态或液态蒸馏而得的小曲白酒,具有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协调、余味爽净的特点。
清香型小曲酒的香味分以酯类和醇类,其次是有机酸和羰基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含量占总体酯类物质的50%以上,是构成清香型小曲酒清香纯正、香气协调特点的主要成分。小曲清香白酒具有以下优势:
(1)古有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让读者领略到小曲清香白酒的历史文化,也体现了小曲清香白酒的悠久历史。
(2)转快、出酒率和正品率高、节约粮食,体现其有较高的经济优势。
(3)采用地缸、低温发酵,生产环境卫生,酒体组分简单,口味清香、绵甜,适宜现代生活节奏对口感和保健功能的要求;
(4)小曲清香白酒是保健类露酒的优质酒基,在新型功能性白酒开发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5)小曲清香型白酒感官上与伏特加相近,经改造后容易与国外饮用习惯接轨。
古人云:“水为酒之血,粮为酒之肉,曲为酒之骨”,由此可见粮食在白酒酿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小曲清香型白酒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采用根霉、酵母作为糖化发酵剂,通过固态、半固态发酵,再经蒸馏贮存而成。
传统小曲清香型白酒采用高粱、小麦为主要酿造材料,甚至有些地区在传统原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资源增加玉米、小麦、糯米、大米等为原料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其中,高粱富含充足的淀粉,满足了小曲清香型白酒酿造高淀粉原料的需求。在高粱表皮内单宁以及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经发酵可转化为芳香物质,使酒体香味浓郁。不同品质的高粱,其淀粉、蛋白质、单宁、维生素含量差异明显,酿造的白酒产率及品质也出现明显差异;玉米中富含植酸,经微生物发酵促进甘油的形成,使酒体呈现醇甜风味。玉米可以弥补高粱中蛋白质及维生素含量低的缺陷;大米有利于低温缓慢发酵,使酒体净爽醇厚。多种原料颗粒混合使用,原料的糖化效果更好,大小不同的淀粉颗粒混合后弥补了单种粮食因颗粒大造成的糖化不充分的缺点。
工艺古人云:“曲为酒之骨”,酿酒曲在酿造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同于传统大曲制作,酿酒小曲是以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有的添加少量中草药或辣蓼粉为辅料,接入一定量的母曲和适量水分,在控制温度的条件下培养而成。
在小曲中添加中草药由来已久,生产实践证明,小曲制作中添加适量的中药可以促进霉菌、酵母菌等有益菌种生长繁殖和酶的代谢,同时可以抑制杂菌生长,并对小曲清香型白酒产生一定香味。从无药曲到药曲发展的年中,有些种类的药曲在入药时药材种类越加越多,有的甚至高达多种,最常见的中药材有陈皮、甘草、香附子、桑叶、薄荷、杏仁、独活、白芍、北辛等。
传统小曲制作季节一般在农历7月、8月份,环境温度达30~32℃,这种温度在微生物的活跃期间,有利于各种霉菌的生长繁殖。随着科技进步,现代化恒温曲室已广泛应用到小曲生产中,克服了传统小曲制作因气候因素无法生产的缺陷。曲室应选在环境清洁的地方,充分考虑便于保温、通风、调节温湿度,便于清洁卫生和灭菌,避免环境中杂菌污染。曲室温度一般保持在26~28℃,干湿度相差1~2℃为宜,此时菌种在原材料上大量生长繁殖,肉眼能看到白色菌丝体。
小曲酒是一种主要的固态、半固态发酵法白酒,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小曲酒根据香型分为小曲清香型、小曲豉香型、小曲米香型、小曲药香型等。其中小曲清香型白酒是我国小曲白酒生产工艺中的一大酒种,年产量达百万吨。小曲清香型白酒使用整粒原料,采用纯种根霉和酵母菌,具有用曲量小、发酵周期短、出酒率高、酒质醇香柔和、回甜纯净等特点。传统小曲清香型白酒多以高粱作原料进行单粮生产,所产酒具有醇和清纯的特点,但香气不够丰腴,回味感明显不足,酒体整体显得单薄。
小曲清香型白酒历史悠久,自从浓香型白酒崛起后,清香型白酒在市场上的比例越来越小。然而清香型白酒也曾辉煌过,它具有质量与生产方面的双重优势,同时小曲清香型白酒在我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小曲清香型白酒经历了上千年文化、技术的沉淀与发展,在生产工艺方面不断地创新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研发出深受现代年轻人喜爱的产品,为社会与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小曲清香型白酒以绵柔醇甜、发酵周期短、用曲量小、出酒率高、内含香味物质相对其他酒种较少、成分相对较简单、酒体干净等特点为清香型酒开创健康白酒新产品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