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感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钓了黄姑钓刀鲅大头在后面青岛一年四季有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_zx/525dzsg/

吃了樱桃吃红杏,吃了红杏再吃桃子,水果生长成熟各有其时。海里也是,梭鱼后面是鳕鱼,鳕鱼后面是黄姑,黄姑后面是刀鲅……青岛海钓资源特别丰富,沿海、近海有多种鱼类洄游通道,一年四季钓友们都有不重样的鱼可钓。近期,青岛钓友们盯住黄姑,收获不少。而钓友们心心念念的“刀鲅季”,也正在慢慢升温。

张磊在胶州湾夜钓黄姑。黄姑:胆小,适合晚上钓

“现在是钓黄姑的好时机,趁海里水草还不多。”一个月前,钓友们就知道胶州湾起了黄姑,招呼结伴夜钓。

知名钓友张磊告诉记者,相比较于外海,胶州湾里的水比较浅,黄姑在浅水里表现得十分胆小,白天不太活跃,因此大家都晚上去。

钓黄姑的鱼竿不要太硬,80号以下就可以,夜间要有铃铛和夜光棒绑竿头上,最好用纺车轮,能把鱼坠从船上打出去。张磊分享了他夜钓的经验。

“子线一般都在1米长,坠子看潮水,大潮汛用4两,小潮用2至3两的。鱼钩选择22至24号直柄带倒刺的。鱼饵用扁食。”张磊说,出海时还要记得戴头灯,晚上照明用。黄姑咬第一口时不要急着刹竿,要先拿起竿子“领一领”,再咬时迅速刹竿刺鱼。新手在感觉到“第一口”时就刹竿是错误的,往往鱼还没吞钩就跑了,另外刹钩不要太用力,黄姑鱼嘴薄容易跑鱼。

胆小的鱼谨慎,像黄姑这种鱼在钓友们的眼里就是“很精”的鱼,很多钓友都有被“戏耍”的经历,感觉它咬第一口时刹竿,有些鱼不仅不吞钩跑掉,还会把鱼饵一并带走。

根据钓友们的经验,黄姑可以一直钓到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在胶州湾外面海域,白天和晚上都可以钓。

目前,也有网友零星钓到白姑。张磊介绍,白姑还没来大流,主要是在前海一线,比如五四广场坝外、麦岛附近和团岛头至竹岔岛等。钓白姑鱼用活沙蚕就行,经济又实惠。但白姑的肉质发柴,不如黄姑。两种鱼的钓法也不一样,白姑白天就可以钓,黄姑是晚上钓(水深的地方如即墨女岛附近白天也可以钓);钓白姑时,用拉流钓法,钓黄姑则是抛锚钓。

鲅鱼“周鱼王”王可庆和钓获的大鲅鱼合影。刀鲅:最需要的是耐心

6月份,青岛进入了钓友们心心念念的“刀鲅季”。刀鲅季是青岛海域独有的海钓现象,每年6月到9月,青岛海域的刀鱼鲅鱼扎堆觅食,也是钓友们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刚进入6月份,“钓刀鲅搏鱼王”大赛就决出两位“周鱼王”。38岁的刘德强收获一条1.73米长、重7斤2两的刀鱼;同样38岁的王可庆收获一条1.23米长、超过17斤重的鲅鱼。

刀鱼“周鱼王”刘德强和钓获的大刀鱼合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每年的刀鲅季都是一个慢热的过程,随着时间推移,水温变化,刀鱼鲅鱼的个头会越来越大,也会成群觅食。“钓刀鲅最需要耐心,现在出海,有时一天也没有收获,这个时候就需要耐心了,一旦气馁,就可能错失大鱼。”钓友老刘介绍,钓鱼大家都说靠运气,但是在他看来,“运气”是偶然性的,保持“出勤率”才有可能遇到好运气。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那些坚持出海、坚持下钩的钓友往往都有好收获。

钓友小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想钓得好,就得提高出勤率和“作战频率”。“出勤率”就是出海次数,“作战频率”就是钓鱼时的抽竿频率。

钓刀鲅时,需要钓手不停“抽竿”,就是通过抽动鱼竿来带动水下诱饵模拟小鱼游动,而让“小鱼”在水下一直“游动”则需要钓手不断地抽拉钓竿。记者在海上采访钓友钓刀鲅时,发现这中抽拉动作非常枯燥,两只手要不停地机械运动。

提到钓鱼的技术,在张磊看来其实就是“经验”,钓得多了,遇到的情况也就多了,每次总结一下,就慢慢地形成了“技术”。张磊现在偶尔去胶州湾钓黄姑,但是他憋着一股“刀鲅”的劲,“过段日子,我们就去钓刀鱼鲅鱼。”

对于青岛的“刀鲅季”,众多钓友都非常向往。夺得刀鱼“周鱼王”的刘德强告诉记者,刀鱼是最漂亮的鱼类之一,它们在水里都是“站立”着游泳,出水后它背上的鳍就像丝绸一样摆动,像是在跳舞。

记者手记是“黄鲴”还是“黄姑”

记者发现,钓友们在书写这种鱼时,大多写成“黄姑”,也有写成“黄咕”“黄鲴”“黄骨”“黄顾”的,究竟哪一种说法准确呢?

在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里,这种鱼写作“黄姑鱼”,属于鲈形目,俗名又叫“黄姑子”。在管华诗、王曙光主编的《中华海洋本草图鉴》第三卷中,也称作“黄姑鱼”。

语言文字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现象,在钓友张磊看来,以前之所以有人称之为“皇姑”,是因为这种鱼“脾气大”。钓上来之后,因为鱼鳔里气体受到挤压,鱼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加上鱼身发黄,所以有人叫它“黄咕”,但随着大家书写变化,慢慢就变成了“黄姑”。

而“黄鲴”的写法则多见于药用书籍,像陈德牛主编的《药用动物原色图谱及养殖技术》,徐亚萍、许俊主编的《庭园药用动物种》,则都写为黄鲴。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鲴字的释义为:鱼,体侧扁,长30厘米左右,口小。生活在河流、湖泊中,吃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由此可见,这里的鲴是一种淡水鱼。

另外,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黄鲴、黄姑词条均未收入《现代汉语词典》。“黄骨”“黄顾”两个词则只在菜市场里商贩手写的价格牌上出现过,在正规印刷品中没有出现过。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魏铌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